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1-27页 |
1.2.1 金属类催化剂催化酰胺键的形成 | 第11-22页 |
1.2.1.1 金属铁类催化剂 | 第11-15页 |
1.2.1.2 氯化锌催化剂 | 第15页 |
1.2.1.3 硫酸钨催化剂 | 第15-16页 |
1.2.1.4 金属镐类催化剂 | 第16-19页 |
1.2.1.5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21页 |
1.2.1.6 铪催化剂 | 第21-22页 |
1.2.2 硼化合物催化剂催化的直接酰胺化反应 | 第22-26页 |
1.2.2.1 氨基硼酸类催化剂 | 第22-23页 |
1.2.2.2 三(2,2,2-三氟乙基)硼酸酯 | 第23页 |
1.2.2.3 5-甲氧基-2-碘代苯硼酸催化剂 | 第23-24页 |
1.2.2.4 介孔二氧化硅泡沫负载硼酸催化剂 | 第24页 |
1.2.2.5 2-(噻吩-2-甲基)苯基硼酸催化剂 | 第24-25页 |
1.2.2.6 2-呋喃硼酸催化剂 | 第25-26页 |
1.2.2.7 二芳基取代硼酸催化剂 | 第26页 |
1.2.3 其它类催化剂催化的酰胺化反应 | 第26-27页 |
1.2.3.1 离子液体催化剂 | 第26-27页 |
1.2.3.2 氟偶联剂催化剂 | 第27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金属镍类催化剂催化酰胺键的合成 | 第29-49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1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9-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2.2.1 原料的制备 | 第31-33页 |
2.2.1.1 苯乙酸的制备 | 第31页 |
2.2.1.2 邻氯苯乙酸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1.3 间氯苯乙酸的制备 | 第32页 |
2.2.1.4 对硝基苯乙酸的制备 | 第32页 |
2.2.1.5 Boc-L-苯丙氨酸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2 金属镍类催化剂催化酰胺键的合成(以3a,3o,3q为例) | 第33-34页 |
2.2.2.1 化合物3a的合成 | 第33页 |
2.2.2.2 化合物3o的合成 | 第33-34页 |
2.2.2.3 化合物3v的合成 | 第34页 |
2.2.3 化合物结构表征3a-3v | 第34-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2.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页 |
2.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5 拓展不同底物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5页 |
2.3.6 催化剂性能的探索 | 第45页 |
2.3.7 催化机理的探索 | 第45-46页 |
2.4 小结 | 第46-49页 |
第三章 金属钛类催化剂催化酰胺键的合成 | 第49-65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9-51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9-5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3.2.1 反应原料的制备 | 第51-52页 |
3.2.1.1 Boc-L-脯氨酸的制备 | 第51页 |
3.2.1.2 Boc-L-丙氨酸的制备 | 第51-52页 |
3.2.2 反应底物的合成(以3b、3k、3s为例) | 第52-53页 |
3.2.2.1 化合物3b的合成 | 第52页 |
3.2.2.2 化合物3k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2.3 化合物 N-苄基戊酰胺(3s)的合成 | 第5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3.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页 |
3.3.4 分子筛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6页 |
3.3.6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56-61页 |
3.4 小结 | 第61-62页 |
3.5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 第7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