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1 氧化还原酶 | 第13-16页 |
1.1.1 氧化还原酶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2 氧化还原酶机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 电化学方法概述 | 第16-21页 |
1.2.1 酶生物传感器 | 第16-18页 |
1.2.2 辅酶在电极表面氧化 | 第18-20页 |
1.2.3 酶在电极表面固定化 | 第20-21页 |
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1-25页 |
1.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1.3.2 蛋白质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24-25页 |
1.4 电化学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 第25-26页 |
1.4.1 电化学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1.4.2 电化学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应用 | 第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红外光谱法探究乙醇脱氢酶与辅酶I结合机制 | 第28-4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2 红外实验 | 第28-29页 |
2.2.1 固相红外实验 | 第28页 |
2.2.2 液相红外反射实验 | 第28-29页 |
2.2.3 红外透射 | 第29页 |
2.3 电化学体系 | 第29-30页 |
2.3.1 电极 | 第29页 |
2.3.2 电解池 | 第29页 |
2.3.3 电化学仪器 | 第29-30页 |
2.4 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实验 | 第30-33页 |
2.4.1 电解池 | 第30页 |
2.4.2 原位红外光谱仪 | 第30页 |
2.4.3 原位FTIR反射光谱 | 第30-33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2.5.1 红外谱峰归属 | 第33-38页 |
2.5.2 乙醇脱氢酶与NAD~+相互作用红外表征 | 第38-40页 |
2.5.3 乙醇脱氢酶与NADH相互作用红外表征 | 第40-42页 |
2.5.4 NAD~+/NADH原位FTLR反射光谱研究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电化学法讨论酶与辅酶结合机制 | 第46-6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3.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7页 |
3.1.3 实验试剂制备 | 第47-48页 |
3.2 电化学体系 | 第48-50页 |
3.2.1 修饰电极制备 | 第48-49页 |
3.2.2 电化学装置 | 第49-50页 |
3.3 实验思路 | 第50-51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5页 |
3.4.1 酶修饰电极实验条件 | 第51-54页 |
3.4.2 缓冲溶液pH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3 NAD~+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4 输入电压int E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5 电极稳定性考察 | 第57-59页 |
3.4.6 乙醇脱氢酶与辅酶NAD~+结合情况讨论 | 第59-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EQCM探究乙醇脱氢酶与辅酶结合 | 第66-7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4.2.1 EQCM基本原理 | 第66-67页 |
4.2.2 电极及电解池构造 | 第67-68页 |
4.2.3 电极制备 | 第68-6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6页 |
4.3.1 乙醇脱氢酶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表征 | 第69-71页 |
4.3.2 乙醇脱氢酶在金电极表面EQCM表征 | 第71-73页 |
4.3.3 电化学原位的EQCM | 第73-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