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简介 | 第10-11页 |
1.2 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1-20页 |
1.2.1 软模板法 | 第11-13页 |
1.2.2 硬模板法 | 第13-20页 |
1.3 介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应用 | 第20-23页 |
1.3.1 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2 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与研究成果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所使用的表征手段与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有序介孔 MnO_2纳米阵列的砷(III)协同吸附剂 | 第25-45页 |
2.1 引言 | 第25-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2.3.1 介孔 MnO_2与协同吸附剂的表征 | 第29-38页 |
2.3.2 FeMn-x 系列吸附剂对砷(III)的吸附实验 | 第38-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介孔 Co_3O_4纳米线的电容特性研究 | 第45-50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3.3.1 Co_3O_4的介观结构 | 第47-48页 |
3.3.2 Co_3O_4的电容特性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