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直立阵列式集沙仪和格状沙障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进展概况第8-11页
        1.2.1 集沙仪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格状沙障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11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风沙两相流模拟的基本理论第13-19页
    2.1 风场的数值模拟第13-15页
    2.2 沙粒相的数值模拟第15-18页
    2.3 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直立式阵列集沙仪集沙效率的数值模拟第19-33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模拟流程第19-25页
        3.2.1 几何建模第19-21页
        3.2.2 网格划分第21页
        3.2.3 数值模拟第21-25页
            3.2.3.1 连续相流场第21-23页
            3.2.3.2 离散相(沙粒相)第23-24页
            3.2.3.3 集沙效率第24-25页
    3.3 结果分析第25-31页
        3.3.1 流场分析第25-27页
        3.3.2 结构参数对集沙效率的影响第27-30页
        3.3.3 集沙仪的等动力性分析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格状固沙障流场的数值模拟第33-48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模拟流程第33-35页
        4.2.1 几何建模第33-34页
        4.2.2 网格划分第34页
        4.2.3 数值模拟第34-35页
    4.3 结果分析第35-46页
        4.3.1 摩阻风速对流场的影响分析第35-38页
        4.3.2 结构参数变化对流场的影响第38-43页
            4.3.2.1 沙障高度对流场的影响第38-39页
            4.3.2.2 沙障网格间距对流场的影响第39-42页
            4.3.2.3 渗透率对流场的影响第42-43页
        4.3.3 结构参数对防护距离的影响第43-46页
    4.4 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万—凉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及自动化评判
下一篇:黑龙江省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天气尺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