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Li(NiMn)(1-x)/2Cox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及基本原理第10-11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0页
        1.2.2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第10-11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1-12页
    1.4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第12页
    1.5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发展第12-13页
    1.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第13-14页
    1.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第14-20页
        1.7.1 尖晶石型化合物 LiMn_2O_4第14-15页
        1.7.2 橄榄石型化合物 LiMPO_4第15-16页
        1.7.3 羟磷锂铁型化合物 LiMPO_4F第16-17页
        1.7.4 过度金属硅酸盐化合物 Li_2MSiO_4第17-18页
        1.7.5 硼酸盐化合物 LiMBO_3第18-19页
        1.7.6 层状结构化合物 LiMO_2第19-20页
    1.8 层状结构化合物 Li-Ni-Mn-O 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1.8.1 固相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0-21页
        1.8.2 溶胶凝胶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1页
        1.8.3 离子交换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1-22页
        1.8.4 冷冻干燥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2页
        1.8.5 水热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2页
        1.8.6 共沉淀法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2-23页
    1.9 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第23-25页
2 实验第25-30页
    2.1 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第25页
        2.1.1 化学试剂第25页
        2.1.2 实验设备第25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图第25-26页
    2.3 LiNi_(0.5)Mn_(0.5)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26-27页
        2.3.1 不同沉淀工艺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6-27页
        2.3.2 不同冷却方式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7页
        2.3.3 不同加锂量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7页
        2.3.4 不同烧结时间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7页
        2.3.5 不同烧结温度制备 LiNi_(0.5)Mn_(0.5)O_2材料第27页
        2.3.6 不同钴含量制备 Li(NiMn)_((1-x )/2)Co_xO_2材料第27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28页
        2.4.1 实验电池制备第27-28页
        2.4.2 电池充放电测试第28页
    2.5 材料的结构和物性表征第28-30页
        2.5.1 差热-热重分析(DTA-TGA)第28-29页
        2.5.2 激光粒度分析测试(LPSD)第29页
        2.5.3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9-30页
3 共沉淀法制备 Li(NiMn)_((1-x )/2)Co_xO_2材料第30-58页
    3.1 差热热重分析第30-31页
    3.2 不同沉淀工艺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31-41页
        3.2.1 沉淀剂不同添加方式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31-36页
        3.2.2 不同 PH 值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36-41页
    3.3 不同冷却方式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41-44页
        3.3.1 不同冷却方式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42-43页
        3.3.2 不同冷却方式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 不同 Li 含量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44-48页
        3.4.1 不同 Li 含量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45-46页
        3.4.2 不同 Li 含量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3.5 不同烧结时间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48-51页
        3.5.1 不同烧结时间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48-49页
        3.5.2 不同烧结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3.6 不同烧结温度对正极材料的影响第51-55页
        3.6.1 不同烧结温度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3.6.2 不同烧结温度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3.7 不同钴含量掺杂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3.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4.1 结论第58页
    4.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附录第69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C11至n-C15正烷烃及其二元体系在多孔材料中相行为研究
下一篇:RPL32同源核糖体蛋白与ace2上游调控序列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