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钝顶螺旋藻对含盐二级出水营养物质去除及回收特性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4页
    1.2 替代水源第14-16页
    1.3 海水冲厕后污水处理现状第16-18页
        1.3.1 传统生物处理第16页
        1.3.2 污泥驯化第16-17页
        1.3.3 耐盐微生物处理第17-18页
    1.4 含盐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第18-19页
        1.4.1 物理化学法第18页
        1.4.2 生物法第18-19页
    1.5 微藻及钝顶螺旋藻用于水处理现状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7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2 钝顶螺旋藻种液的培养与纯化第23页
    2.3 模拟含盐二级出水第23-25页
    2.4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5 藻体中磷的分级提取第26-27页
    2.6 污水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第27-28页
    2.7 生物指标检测方法第28-30页
        2.7.1 生物量的测定第28页
        2.7.2 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及测定第28-29页
        2.7.3 油脂的提取及测定第29页
        2.7.4 蛋白的提取及测定第29-30页
    2.8 藻体沉降性的检测第30页
    2.9 统计分析方法第30-32页
第三章 钝顶螺旋藻对含盐二级出水中污染物处理效能的研究第32-46页
    3.1 盐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2-35页
        3.1.1 盐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3.1.2 盐度对螺旋藻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3-35页
    3.2 碳氮比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5-38页
        3.2.1 碳氮比对钝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3.2.2 碳氮比对螺旋藻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6-38页
    3.3 初始pH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8-41页
        3.3.1 初始pH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3.3.2 初始p对螺旋藻处理污染物效能的影响第39-41页
    3.4 相关性分析第41-44页
    3.5 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钝顶螺旋藻的营养物质回收性能及藻体沉降能力的研究第46-54页
    4.1 盐度对钝顶螺旋藻回收性能及藻体沉降能力的影响第46-48页
        4.1.1 盐度对钝顶螺旋藻营养物质回收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4.1.2 盐度对钝顶螺旋藻沉降效率的影响第47-48页
    4.2 碳氮比对钝顶螺旋藻回收性能及藻体沉降能力的影响第48-50页
        4.2.1 碳氮比对钝顶螺旋藻营养物质回收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4.2.2 碳氮比对钝顶螺旋藻沉降效率的影响第49-50页
    4.3 初始pH对钝顶螺旋藻回收性能及藻体沉降能力的影响第50-53页
        4.3.1 初始pH对钝顶螺旋藻营养物质回收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4.3.2 初始pH对钝顶螺旋藻沉降效率的影响第51-53页
    4.4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钝顶螺旋藻去除模拟二级出水中氮、磷的机理研究第54-62页
    5.1 钝顶螺旋藻去除模拟二级出水中氮的机理研究第54-58页
        5.1.1 钝顶螺旋藻对不同氮源的去除及氮形式的转化第54-56页
        5.1.2 氮平衡第56-58页
    5.2 钝顶螺旋藻去除模拟二级出水中磷的机理研究第58-60页
        5.2.1 钝顶螺旋藻对不同磷源的去除效能第58页
        5.2.2 磷在藻体各部分及废水中的分布第58-59页
        5.2.3 钝顶螺旋藻中磷形态分析第59-60页
    5.3 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致谢第74-76页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76-7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纳米材料膜修饰及其对新兴污染物抗性基因的强化去除
下一篇:可见光响应型异质结/掺杂介孔TiO2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