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民工医疗保险满意度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农民工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医疗保险的含义 | 第19页 |
2.1.3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 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1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2.3 满意度测评理论 | 第22-23页 |
2.3.1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2页 |
2.3.2 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农民工医疗保险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问卷调查——以西安市为例 | 第23-34页 |
3.1 西安市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概况 | 第23-24页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5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3.4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的统计性描述 | 第26-29页 |
3.4.1 数据来源及样本个体特征 | 第26-27页 |
3.4.2 样本参保形式及参保率 | 第27-28页 |
3.4.3 样本的参保意愿 | 第28页 |
3.4.4 样本获取医保的渠道 | 第28-29页 |
3.5 农民工医疗保险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4页 |
3.5.1 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 | 第29-30页 |
3.5.2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满意度 | 第30-32页 |
3.5.3 医疗保险政府形象的满意度 | 第32-34页 |
第4章 农民工医疗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4页 |
4.1 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4.1.1 KMO和Bartlett检验 | 第34页 |
4.1.2 主成分分析 | 第34-38页 |
4.2 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4.2.1 制度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38页 |
4.2.2 经办机构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2.3 政府形象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4.2.4 三个维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第40页 |
4.3 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论 | 第40-44页 |
4.3.1 制度满意度 | 第40-41页 |
4.3.2 经办机构满意度 | 第41-42页 |
4.3.3 政府形象满意度 | 第42-43页 |
4.3.4 总体满意度 | 第43-44页 |
第5章 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对策 | 第44-50页 |
5.1 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44-46页 |
5.1.1 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 第44-45页 |
5.1.2 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解决医疗保险转接问题 | 第45页 |
5.1.3 加快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 | 第45-46页 |
5.2 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满意度的对策 | 第46-47页 |
5.2.1 加强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 | 第46-47页 |
5.2.2 加强我国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 第47页 |
5.3 完善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形象的对策 | 第47-50页 |
5.3.1 建立健全有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 | 第47-49页 |
5.3.2 加强政府的宣传责任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