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DR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IGF-1表达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13-17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3-14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3页 |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1.5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 第14页 |
| 1.6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物(详见附录B) | 第1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2.1 分组方法 | 第14页 |
| 2.2 疗效观察指标 | 第14页 |
| 2.3 血清IGF-1检测 | 第14-15页 |
| 2.4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 2.5 疗效判定标准(详见附录D) | 第16页 |
| 2.6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 结果 | 第17-23页 |
| 1 治疗前比较 | 第17-18页 |
| 1.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第17页 |
| 1.2 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 第17-18页 |
| 1.3 治疗前黄斑水肿情况比较 | 第18页 |
| 1.4 治疗前血清IGF-1含量比较 | 第18页 |
| 2 疗效判定结果 | 第18-21页 |
| 2.1 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 第18-19页 |
| 2.2 眼底出血、渗出比较 | 第19页 |
| 2.3 FFA比较 | 第19-20页 |
| 2.4 黄斑水肿吸收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 2.5 总体疗效比较 | 第21页 |
| 3 治疗后血清IGF-1含量比较 | 第21-22页 |
| 4 随访及并发症 | 第22-23页 |
| 讨论 | 第23-34页 |
| 1 中医对DR的认识 | 第23-25页 |
| 1.1 中医病名 | 第23页 |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 1.3 中医治疗 | 第24-25页 |
| 2 现代医学对DR的认识 | 第25-27页 |
| 2.1 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 | 第25页 |
| 2.2 IGF-1与DR发病机制的关系 | 第25-26页 |
| 2.3 西医治疗 | 第26-27页 |
| 3 本课题主方及方药分析 | 第27-29页 |
| 3.1 主方和药物分析 | 第27-28页 |
| 3.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29页 |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4.1 治疗前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0-32页 |
| 4.3 治疗后血清IGF-1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附录 | 第38-46页 |
| 文献综述 | 第46-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