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汾河上游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及干旱预测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第二章 汾河流域概况第19-25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20页
    2.2 气象水文特征第20-21页
        2.2.1 气象特征第20页
        2.2.2 水文特征第20-21页
    2.3 水旱灾害情况第21页
    2.4 社会经济概况第21-22页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第22页
        2.5.1 流域水利工程第22页
        2.5.2 水资源开发利用第22页
    2.6 水文资料的审查第22-25页
第三章 水文干旱指数的构建及计算第25-33页
    3.1 径流假设分布线型的选取第25-28页
        3.1.1 假设分布函数及计算方法第25-27页
        3.1.2 拟合优度检验第27-28页
    3.2 标准化径流指数计算方法第28-29页
    3.3 不同时间尺度概率分布优选第29-30页
    3.4 不同时间尺度SRI计算第30-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水文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第33-57页
    4.1 不同时间尺度水文干旱演变分析第33-36页
        4.1.1 月尺度下SRI分析第33-34页
        4.1.2 季尺度下SRI分析第34-35页
        4.1.3 年尺度下SRI分析第35-36页
    4.2 不同空间尺度水文干旱演变分析第36-55页
        4.2.1 月尺度下SRI空间分布第37-49页
        4.2.2 季尺度下SRI空间分布第49-54页
        4.2.3 年尺度下SRI空间分布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水文干旱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第57-69页
    5.1 不同时间尺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演变分析第57-60页
        5.1.1 月尺度NDVI变化规律分析第57-58页
        5.1.2 季尺度NDVI变化规律分析第58-59页
        5.1.3 年尺度NDVI变化规律分析第59-60页
    5.2 汾河上游研究区域NDVI与SRI的相关分析第60-66页
        5.2.1 月尺度NDVI与SRI的相关性分析第60-62页
        5.2.2 季尺度NDVI与SRI的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5.2.3 年尺度NDVI与SRI的相关性分析第63页
        5.2.4 生长季NDVI与SRI的相关性分析第63-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六章 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第69-83页
    6.1 CEEMDAN核心理论与方法第70-71页
    6.2 不同时间尺度CEEMDAN分解结果第71-78页
        6.2.1 汾河上游SRI1水文干旱序列分解结果第71-73页
        6.2.2 汾河上游SRI3水文干旱序列分解结果第73-76页
        6.2.3 汾河上游SRI12水文干旱序列分解结果第76-78页
    6.3 希尔伯特变换周期频率分析第78-81页
        6.3.1 SRI1周期频率分析第79页
        6.3.2 SRI3周期频率分析第79-80页
        6.3.3 SRI12周期频率分析第80-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基于CEEMDAN-LSSVM组合模型预测第83-95页
    7.1 LSSVM的基本原理第83-84页
    7.2 CEEMDAN-LSSVM组合模型预测流程第84-86页
    7.3 实例分析第86-94页
        7.3.1 上静游SRI1CEEMDAN-LSSVM模型预测第86-89页
        7.3.2 上静游SRI3CEEMDAN-LSSVM模型预测第89-91页
        7.3.3 上静游SRI12CEEMDAN-LSSVM模型预测第91-94页
    7.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8.1 主要结论第95-97页
    8.2 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07页
    一、学术论文第107页
    二、主要科研项目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炭吸附氡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H2O)6氢键网络“协同断裂和分步形成”重排机制的MP2-团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