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 第23-29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农产品 | 第23页 |
2.1.2 安全农产品 | 第23-24页 |
2.1.3 消费行为 | 第24-25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25-29页 |
2.2.1 驱力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26-27页 |
2.2.3 消费者偏好理论 | 第27页 |
2.2.4 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理论 | 第27-29页 |
3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42页 |
3.1 现状描述 | 第29-36页 |
3.1.1 调查数据说明 | 第29-30页 |
3.1.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 第30-33页 |
3.1.3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主要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 第33页 |
3.1.4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对安全农产品的关注度较高且风险意识较强 | 第33-35页 |
3.1.5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主要场所为超市和农贸市场 | 第35-36页 |
3.1.6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愿意为安全农产品支付溢价 | 第36页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2页 |
3.2.1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获取安全农产品信息途径和最信任信息发布者存在偏差 | 第36-37页 |
3.2.2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所购农产品安全指标了解程度不高 | 第37-39页 |
3.2.3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对安全农产品认知能力较高但购买量不大 | 第39-41页 |
3.2.4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政府监管评价不高 | 第41-42页 |
4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42-52页 |
4.1 模型与变量设定 | 第42-46页 |
4.1.1 变量设定依据 | 第42页 |
4.1.2 变量设定及预期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4.1.3 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2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6-52页 |
4.2.1 无公害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4.2.2 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4.2.3 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5 重庆主城区城镇居民安全农产品合理消费行为养成的对策 | 第52-56页 |
5.1 消费者层面 | 第52-53页 |
5.1.1 消费者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 第52页 |
5.1.2 消费者应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 第52-53页 |
5.2 政府层面 | 第53-54页 |
5.2.1 政府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形成安全农产品消费的氛围 | 第53页 |
5.2.2 政府应加强认证、检查和监督工作,维护安全农产品信誉 | 第53-54页 |
5.3 企业层面 | 第54-56页 |
5.3.1 注重消费者个体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提升安全农产品的营销战略 | 第54-55页 |
5.3.2 构建安全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 第55-56页 |
6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A: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调查表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