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记忆再巩固的研究概述 | 第13-3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3-32页 |
1.1 记忆巩固的概述 | 第13-15页 |
1.2 记忆再巩固的发现 | 第15-21页 |
1.3 记忆再巩固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 第21-24页 |
1.4 记忆再巩固的人类研究 | 第24-25页 |
1.5 记忆再巩固过程并不普遍 | 第25-26页 |
1.6 陈述性记忆的再巩固研究 | 第26-29页 |
1.7 记忆再巩固的机制 | 第29-32页 |
2.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2-34页 |
2.1 待解决的问题 | 第32-33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3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新学习对陈述性记忆再巩固的影响 | 第34-56页 |
1.引言 | 第34-36页 |
2.实验一:新面孔学习(new-face-learning)对记忆再巩固的影响 | 第36-45页 |
2.1 新面孔学习的记忆干涉效应研究 | 第36-43页 |
2.2 讨论 | 第43-45页 |
3.实验二:新方位学习(new-location-learning)对记忆再巩固的影响 | 第45-56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新方位学习的记忆干涉效应研究 | 第46-53页 |
3.3 讨论 | 第53-56页 |
第三部分 陈述性记忆再巩固的行为学特征 | 第56-73页 |
1.引言 | 第56-57页 |
2.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7-6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2.2 被试 | 第57-58页 |
2.3 实验设计及流程 | 第58-61页 |
2.4 实验环境、器材及程序 | 第61页 |
2.5 行为学筛选标准 | 第61页 |
2.6 行为学正确率的分析和处理 | 第61-62页 |
3.实验结果 | 第62-70页 |
3.1 记忆再巩固的时间窗特征 | 第62-65页 |
3.2 干扰效应分析 | 第65-70页 |
4.讨论 | 第70-73页 |
第四部分 陈述性记忆再巩固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73-94页 |
1.引言 | 第73-74页 |
2.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4-8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2.2 被试 | 第75页 |
2.3 实验设计及流程 | 第75-77页 |
2.4 行为学实验环境、器材及程序 | 第77-78页 |
2.5 行为学筛选标准 | 第78页 |
2.6 行为学正确率的分析和处理 | 第78-79页 |
2.7 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 | 第79-80页 |
2.8 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 | 第80页 |
2.9 全脑分析(体素水平分析,voxel-wisedanalysis) | 第80-81页 |
3.实验结果 | 第81-94页 |
3.1 交互模型 | 第81-88页 |
3.2 两分条件(Good>Bad)模型 | 第88-94页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 第94-104页 |
1.记忆再巩固的触发机制 | 第94-96页 |
2.如何有效干涉记忆再巩固过程 | 第96-98页 |
3.记忆再巩固过程的干涉时机 | 第98-100页 |
4.记忆再巩固的脑机制研究 | 第100-102页 |
5.新学习如何干扰记忆再巩固 | 第102-104页 |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1.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页 |
2.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 第104-105页 |
2.1 理论价值 | 第104-105页 |
2.2 实践价值 | 第105页 |
2.3 研究创新 | 第105页 |
3.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105-107页 |
3.1 行为学方面 | 第105-106页 |
3.2 磁共振成像方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8页 |
附录 | 第128-132页 |
后记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