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 第12-14页 |
(二) 民族地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媒体融合:民族地区电视发展的媒体生态格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媒体融合:从概念到趋势 | 第16-18页 |
一、媒体融合与媒介融合的概念辨析 | 第16-17页 |
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电视媒体视听模式的转变 | 第18-20页 |
一、集体式观看:“影院” | 第19页 |
二、家庭式观看:“客厅” | 第19-20页 |
三、个人式观看:“书房” | 第20页 |
第三节 地方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索 | 第20-24页 |
一、湖南广电“芒果TV”:推进台网融合 | 第21-22页 |
二、湖北广电“长江云”:推进平台型媒体建设 | 第22页 |
三、民族地区电视媒体:推进“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云上恩施”:民族地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个案探索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云上恩施”的发展节点 | 第24-25页 |
一、“信息高速公路”:“云上恩施”的平台基础 | 第24页 |
二、微信平台:“云上恩施”的平台拓展 | 第24-25页 |
三、“长江云”:“云上恩施”的平台依托 | 第25页 |
第二节 “云上恩施”的基本架构 | 第25-27页 |
一、界面设计 | 第25-26页 |
二、频道设置 | 第26-27页 |
三、运营团队 | 第27页 |
第三节 平台定位:平台化+移动端 | 第27-28页 |
一、平台化 | 第27-28页 |
二、移动端 | 第28页 |
第四节 “云上恩施”的运营特点 | 第28-32页 |
一、观念转变:从受众到用户 | 第28-29页 |
二、流程再造:以“中央厨房”构建新闻生产 | 第29页 |
三、运营模式:行政力量的推广 | 第29-30页 |
四、传播范式:在“大教堂”和“大集市”之间摇摆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云上恩施”的传播效果分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云上恩施”的用户调查 | 第32-38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二、用户调查数据统计 | 第33-36页 |
三、用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云上恩施”融合传播的现实短板 | 第38-41页 |
一、主体:互联网思维缺失 | 第38页 |
二、内容:核心竞争力不足 | 第38-39页 |
三、效果:用户体验不够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与策略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思维再造:从电视思维到互联网思维 | 第41-42页 |
一、优化用户体验 | 第41页 |
二、强化数据思维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多元融合:民族地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四个维度 | 第42-46页 |
一、内容融合:坚持“内容为王” | 第42-43页 |
二、渠道融合:依托客户端 | 第43-44页 |
三、平台融合:打造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 | 第44-45页 |
四、文化融合:构建“自信”与“自觉”的文化生态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场景重构: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连接变革 | 第46-48页 |
一、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个人适配 | 第46-47页 |
二、重构“电视+伴随行为”的场景 | 第47页 |
三、建构用户生活场景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