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过表达γ-TMT基因提高小麦维生素E含量及小麦DRE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鉴定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维生素E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1.1 维生素E的组成 | 第11页 |
1.1.2 维生素E的作用 | 第11-15页 |
1.1.3 维生素E的合成 | 第15页 |
1.1.4 植物中维生素E各组分含量及其组分构成 | 第15-16页 |
1.1.5 植物中维生素E含量改良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 植物DREB转录因子家族 | 第17-18页 |
1.2.1 DREB简介 | 第17页 |
1.2.2 DREB在非生物逆境中的作用 | 第17页 |
1.2.3 DREB基因家族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1 植物和质粒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 小麦γ-TMT基因的克隆 | 第19-22页 |
2.2.1 小麦叶片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2.2 RNA反转录 | 第20页 |
2.2.3 目的基因扩增 | 第20页 |
2.2.4 目的片段回收 | 第20页 |
2.2.5 目的片段末端加A | 第20-21页 |
2.2.6 目的片段纯化 | 第21页 |
2.2.7 目的基因与T载体连接 | 第21页 |
2.2.8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及蓝白斑筛选 | 第21-22页 |
2.2.9 质粒DNA提取 | 第22页 |
2.2.10 重组质粒鉴定 | 第22页 |
2.3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5页 |
2.3.1 过表达载体构建原理和策略 | 第22-23页 |
2.3.2 引物设计 | 第23页 |
2.3.3 γ-TMT基因的扩增 | 第23-24页 |
2.3.4 载体序列的扩增 | 第24页 |
2.3.5 线性化载体和γ-TMT基因的回收 | 第24页 |
2.3.6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 | 第24页 |
2.3.7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 | 第24-25页 |
2.3.8 质粒提取 | 第25页 |
2.3.9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5页 |
2.3.10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 第25页 |
2.4 小麦基因枪转化 | 第25页 |
2.5 转基因阳性苗分子鉴定 | 第25-27页 |
2.5.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2.5.2 转基因小麦PCR鉴定 | 第25-27页 |
2.6 小麦DREB基因家族鉴定 | 第27-30页 |
2.6.1 小麦DREB转录因子家族序列的获得 | 第27页 |
2.6.2 序列进化分析和分组 | 第27-28页 |
2.6.3 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 | 第28页 |
2.6.4 基因染色体分布和复制分析 | 第28页 |
2.6.5 基因启动子区和共表达网络分析 | 第28页 |
2.6.6 基因表达分析 | 第28-29页 |
2.6.7 热响应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分析 | 第30-43页 |
3.1 γ-TMT基因克隆及基因枪转化 | 第30-33页 |
3.1.1 γ-TMT基因的克隆 | 第30-31页 |
3.1.2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3.1.3 基因枪转化苗的获得 | 第32页 |
3.1.4 T0代阳性苗的PCR鉴定 | 第32-33页 |
3.2 小麦DREB转录因子家族鉴定 | 第33-43页 |
3.2.1 小麦DREB基因的获得 | 第33页 |
3.2.2 序列进化分析和分组 | 第33-35页 |
3.2.3 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 | 第35-37页 |
3.2.4 基因染色体分布,同源和复制分析 | 第37-38页 |
3.2.5 基因启动区和共表达网络分析 | 第38-39页 |
3.2.6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9页 |
3.2.7 热响应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4-46页 |
5.1 小麦γ-TMT基因克隆及基因枪转化 | 第44页 |
5.2 小麦DRE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