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7-8页 |
一. 油画作品中逆光表现的界定 | 第8-23页 |
(一) 逆光作品出现的历史现状 | 第9-14页 |
1. 史前文明时期的逆光作品 | 第9-10页 |
2. 中世纪宗教崇拜下的逆光作品 | 第10-12页 |
3.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逆光油画作品 | 第12-13页 |
4. 中国当代的逆光油画作品 | 第13-14页 |
(二) 逆光作品出现的艺术特征 | 第14-18页 |
1. 逆光油画的意识性特征 | 第14-17页 |
2. 逆光油画的技法特征 | 第17-18页 |
(三) 逆光作品出现的艺术价值 | 第18-23页 |
1. 历史价值 | 第18-19页 |
2. 美学价值 | 第19-23页 |
二. 刘傅辉和莫奈逆光作品分析 | 第23-30页 |
(一) 刘傅辉逆光作品的艺术性与作品特点 | 第23-26页 |
1. 中西融合的形式语言 | 第23-24页 |
2. 把看起来“脏”的颜色用活 | 第24-25页 |
3. 恬静自然的“小”题材选择 | 第25-26页 |
(二) 莫奈逆光作品的艺术性与作品特点 | 第26-29页 |
1. 还原物体此时的颜色 | 第26-27页 |
2. 以瞬间的印象表现自然 | 第27-28页 |
3. 用光色感应将物体符号化 | 第28-29页 |
(三) 刘傅辉、莫奈逆光作品的异同 | 第29-30页 |
1. 继承与发展 | 第29页 |
2. “写生一创作”的绘画思路 | 第29-30页 |
三. 逆光作品在我创作中的运用 | 第30-33页 |
(一) 依据逆光作品赋予的情感进行题材选择和创作构思 | 第30页 |
(二) 关于逆光环境中明暗处理的思考 | 第30-31页 |
(三) 对逆光绘画中光和色彩的考虑 | 第31页 |
(四) 对于“笔意”的探究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