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1.3 论文选题创新之处和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相关理论阐释 | 第19-28页 |
2.1 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树立以人为中心,引导人的全面发展 | 第19-20页 |
2.1.2 坚持四化同步,形成四化协调并进的发展局面 | 第20-21页 |
2.1.3 坚持科学的城镇发展观,优化城镇布局 | 第21-22页 |
2.2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2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23页 |
2.2.3 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哲学 | 第23-24页 |
2.2.4 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24页 |
2.3 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诉求 | 第24-28页 |
2.3.1 生态文明思想对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 第25-26页 |
2.3.2 生态文明思想对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 第26-28页 |
第3章 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 第28-36页 |
3.1 我国城镇化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3.1.1 我国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 | 第28页 |
3.1.2 我国城镇化停滞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3.1.3 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 第29页 |
3.2 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成就 | 第29-32页 |
3.2.1 城镇化推动了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 第29-30页 |
3.2.2 城镇化刺激了消费需求与投机需求 | 第30-31页 |
3.2.3 城镇化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 第31-32页 |
3.3 生态恶化的突出问题 | 第32-33页 |
3.3.1 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 第32页 |
3.3.2 水资源污染严重 | 第32-33页 |
3.3.3 空气污染防治失控 | 第33页 |
3.4 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4.1 环境管理及执法的不到位 | 第33-34页 |
3.4.2 环境治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第34-35页 |
3.4.3 政府及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 | 第35-36页 |
第4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 第36-42页 |
4.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 第36-37页 |
4.1.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第36页 |
4.1.2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 第36-37页 |
4.1.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 第37页 |
4.2 生态文明要求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途径 | 第37-42页 |
4.2.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路径 | 第37-38页 |
4.2.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法律及道德路径 | 第38-39页 |
4.2.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路径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