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7-21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人力资本 | 第21-23页 |
一、人力资本概念 | 第21页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 | 第23-26页 |
一、经济增长概念 | 第23页 |
二、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6页 |
第三节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 | 第26-29页 |
一、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 第26-27页 |
二、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 | 第27页 |
三、人力资本影响劳动力收入水平 | 第27-28页 |
四、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 | 第28页 |
五、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方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河南省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投入的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河南省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一、河南省经济总量 | 第29-30页 |
二、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 | 第30-31页 |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河南省人力资本投入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一、人口状况 | 第32-33页 |
二、人力资本投入现状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河南省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 第37-41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37页 |
二、数据获取与整理 | 第37-41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41-47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41-42页 |
二、协整检验 | 第42-43页 |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3-44页 |
四、协整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五、滞后分析 | 第45-46页 |
六、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河南省各地市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47-53页 |
第一节 河南省各地市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一、各地市经济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二、各地市投入现状分析 | 第48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48-53页 |
一、模型选择与构建 | 第48-49页 |
二、数据获取 | 第49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3-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一、河南省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偏低 | 第53-54页 |
二、河南省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物质资本产出弹性 | 第54页 |
三、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性 | 第54页 |
四、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相同趋势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一、激发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质量 | 第55页 |
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创新教育资源统筹配置 | 第55-56页 |
三、深入贯彻“双一流”政策,推动建设高水平大学 | 第56-57页 |
四、合理搭建人才流动平台,完善人才竞争机制 | 第57页 |
五、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协调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Ⅰ 河南省生产总值 | 第63-64页 |
附录Ⅱ 河南省产业结构 | 第64-65页 |
附录Ⅲ 河南省教育经费投入 | 第65-66页 |
附录Ⅳ 河南省各地市生产总值 | 第66-68页 |
附录Ⅴ 河南省各地市教育经费投入 | 第68-70页 |
附录Ⅵ 河南省各地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额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