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2页
    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2.文献综述第9-11页
    3.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之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第12-19页
    1.1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之现状第12-13页
    1.2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之困境第13-16页
        1.2.1 对污染环境罪既遂形态理解有冲突第13-14页
        1.2.2 对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理解有冲突第14-16页
        1.2.3 污染环境罪共同犯罪之疑难第16页
    1.3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陷入困境之成因第16-19页
        1.3.1 “严重污染环境”司法解释的内容第16-17页
        1.3.2 “严重污染环境”司法解释的混乱情形第17-19页
第二章 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第19-26页
    2.1 实务界在本罪既遂形态认定上的乱象第19-20页
    2.2 污染环境罪既遂形态之理论争议第20-23页
        2.2.1 学说争议第20-21页
        2.2.2 犯罪既遂形态分类第21-23页
    2.3 污染环境罪既遂形态的阐释第23-26页
        2.3.1 污染环境罪是具体危险犯第23-24页
        2.3.2 污染环境罪是侵害犯第24-26页
第三章 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第26-34页
    3.1 法官对本罪罪过形式的理解分歧第26-27页
    3.2 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之理论争议及评析第27-30页
        3.2.1 过失说第27-28页
        3.2.2 故意说第28-29页
        3.2.3 复合罪过说第29-30页
    3.3 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是故意第30-34页
        3.3.1 故意说的合理性第30-31页
        3.3.2 故意的内容第31-34页
第四章 污染环境罪之共同犯罪第34-41页
    4.1 污染环境共同犯罪案件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4.1.1 共同犯罪之成立第34-35页
        4.1.2 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第35-37页
    4.2 归责视角下的共犯认定第37-41页
        4.2.1 帮助犯的入罪标准第37-39页
        4.2.2 污染环境罪共同犯罪疑难之厘清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观处罚条件理论的本土化构建研究
下一篇:汤长龙诉周士海股权转让纠纷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