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除草剂(杀草剂)论文

酰胺类除草剂苯噻草胺的微生物生态毒理研究及其降解

中文摘要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4页
    1.1 我国农药工业概况第12-13页
    1.2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3-23页
        1.2.1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第14-15页
        1.2.2 Biolog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第15-18页
        1.2.3 DGGE/TGGE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第18-23页
    1.3 农药对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影响第23-27页
        1.3.1 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壤酶第23-24页
        1.3.2 农药对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影响第24-26页
        1.3.3 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壤酶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研究展望第26-27页
    1.4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与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27-34页
        1.4.1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第27-32页
        1.4.2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第32-34页
第二章 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第34-43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2.3.1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好氧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第37-39页
        2.3.2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水解发酵性细菌(AFB)种群数量的影响第39页
        2.3.3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产氢产乙酸细菌(HPAB)种群数量的影响第39-40页
        2.3.4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产甲烷细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第40页
        2.3.5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DNB)种群数量的影响第40-41页
        2.3.6 苯噻草胺对稻田土壤厌氧固氮细菌种群数量的影响第41页
    2.4 结论第41-43页
第三章 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第43-50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3.3.1 苯噻草胺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第45-46页
        3.3.2 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3.3.3 苯噻草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47页
        3.3.4 苯噻草胺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3.3.5 苯噻草胺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48页
        3.3.6 苯噻草胺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3.4 结论第49-50页
第四章 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GGE分子指纹分析第50-6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4.3.1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3-62页
            4.3.1.1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第1周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第53-55页
            4.3.1.2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第2周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第55-56页
            4.3.1.3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第3周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第56-58页
            4.3.1.4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第4周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第58-61页
            4.3.1.5 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第11周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第61-62页
    4.4 结论第62-63页
第五章 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代谢指纹分析第63-77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5.3.1 苯噻草胺污染下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第65-69页
        5.3.2 苯噻草胺污染下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动力学参数特征第69-72页
        5.3.3 苯噻草胺污染下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第72-75页
    5.4 结论第75-77页
第六章 苯噻草胺对典型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第77-86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9-84页
        6.3.1 不同浓度苯噻草胺对Y1菌株SOD的影响第79-80页
        6.3.2 不同浓度苯噻草胺对Y1菌株CAT影响第80-81页
        6.3.3 不同浓度苯噻草胺对Y1菌株ATP影响第81页
        6.3.4 苯噻草胺对Y1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SOD活性的影响第81-82页
        6.3.5 苯噻草胺对Y1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CAT的影响第82-83页
        6.3.6 苯噻草胺对Y1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ATP酶的影响第83-84页
    6.4 结论第84-86页
第七章 苯噻草胺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机理研究第86-113页
    7.1 引言第86页
    7.2 试验材料第86-87页
    7.3 试验方法第87-91页
    7.4 结果与分析第91-111页
        7.4.1 苯噻草胺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第91-96页
            7.4.1.1 Y1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第91-92页
            7.4.1.2 Y1菌株的特征性脂肪酸分析第92页
            7.4.1.3 Y1菌株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第92-94页
            7.4.1.4 Y1菌株的Biolog鉴定第94-95页
            7.4.1.5 Y1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第95-96页
        7.4.2 Y1菌株对苯噻草胺的降解特征研究第96-106页
            7.4.2.1 Y1菌株对苯噻草胺的降解第96-103页
            7.4.2.2 温度对Y1菌株生长和降解苯噻草胺的影响第103-104页
            7.4.2.3 培养基初始pH对Y1菌株生长和降解苯噻草胺的影响第104页
            7.4.2.4 接种量对Y1菌株降解苯噻草胺的影响第104-105页
            7.4.2.5 微量元素液对Y1菌株降解苯噻草胺的影响第105页
            7.4.2.6 酵母膏对Y1菌株降解苯噻草胺的影响第105-106页
            7.4.2.7 Y1菌株对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降解第106页
        7.4.3 苯噻草胺对Y1菌株全细胞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第106-107页
        7.4.4 苯噻草胺降解酶的类型第107页
        7.4.5 其他苯噻草胺降解菌的鉴定及对苯噻草胺降解能力的测定第107-111页
            7.4.5.1 对其他苯噻草胺降解菌的鉴定第107-110页
            7.4.5.2 苯噻草胺降解菌对苯噻草胺降解能力的测定第110-111页
    7.5 结论第111-113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13-117页
    8.1 全文主要研究结论第113-115页
    8.2 展望第115-117页
英文摘要第117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少控制点下遥感影像纠正模型研究
下一篇:可再生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产乳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