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α-Fe_2O_3的结构及制备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α-Fe_2O_3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2 α-Fe_2O_3的制备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δ-FeOOH晶种的制备 | 第16-29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7-20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7-18页 |
2.2.2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 第18页 |
2.2.2.1 溶液的制备 | 第18页 |
2.2.2.2 Fe~(2+)溶液的标定 | 第18页 |
2.2.3 制备过程 | 第18-19页 |
2.2.4 主要表征手段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2.3.1 氧化剂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2 起始反应物的浓度对物相的影响 | 第21-23页 |
2.3.3 双氧水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4 双氧水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5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5.1 初始pH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5.2 反应过程中pH变化 | 第26-27页 |
2.3.6 搅拌速度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δ-FeOOH晶种催化相转化研究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30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3.3.1 δ-FeOOH晶种转化条件的选择 | 第30-35页 |
3.3.1.1 反应初始pH对δ-FeOOH相转化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1.2 β值对δ-FeOOH相转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1.3 度对δ-FeOOH相转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二步氧化条件的选择 | 第35-41页 |
3.3.2.1 晶种浓度对α-Fe_2O_3生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2 二步氧化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3 空气流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制备方法的改进 | 第43-51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2.1 实验仪器试剂 | 第43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3.1 硝酸钠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4-47页 |
4.3.2 氧化时间对直接氧化法产物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δ-FeOOH晶种法反应机理讨论 | 第48-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产物的性能测定 | 第51-55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5.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1-52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52页 |
5.2.2.1 催化活性实验 | 第52页 |
5.2.2.2 产品颜料性能测定 | 第52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52-54页 |
5.3.1 产物的催化活性 | 第52-53页 |
5.3.2 产品颜料性能测定 | 第53页 |
5.3.3 成本核算 | 第53-54页 |
5.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创新点 | 第56页 |
6.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