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31页 |
1.1 启动子概述 | 第12-15页 |
1.1.1 启动子结构 | 第12-15页 |
1.1.1.1 原核生物启动子 | 第12-14页 |
1.1.1.2 真核生物启动子 | 第14-15页 |
1.2 启动子分类 | 第15-18页 |
1.2.1 组成型启动子 | 第15-16页 |
1.2.2 诱导型启动子 | 第16-18页 |
1.3 启动子的研究手段 | 第18-23页 |
1.3.1 软件预测启动子 | 第18页 |
1.3.2 利用算法识别原核生物启动子 | 第18-19页 |
1.3.3 启动子捕获方法分离和鉴别启动子 | 第19-23页 |
1.3.3.1 基因组文库筛选 | 第19页 |
1.3.3.2 利用启动子探针质粒载体筛选启动子 | 第19-20页 |
1.3.3.3 常规PCR法 | 第20页 |
1.3.3.4 反向PCR | 第20-21页 |
1.3.3.5 锅柄PCR | 第21页 |
1.3.3.6 热不对称PCR法 | 第21-22页 |
1.3.3.7 Y型接头扩增法 | 第22-23页 |
1.4 冰核活性细菌(INA细菌) | 第23-28页 |
1.4.1 冰核活性细菌简介 | 第23-24页 |
1.4.2 已报道冰核细菌分布 | 第24-26页 |
1.4.3 冰核活性基因在假单胞菌中的分布 | 第26页 |
1.4.4 我国冰核细菌的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1.4.5 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1.5 低温酶 | 第28-29页 |
1.5.1 低温脂肪酶 | 第28-29页 |
1.5.2 低温蛋白酶 | 第29页 |
1.5.3 低温纤维素酶 | 第29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31-32页 |
2.1.2 培养基 | 第32页 |
2.1.3 实验所需试剂 | 第32-34页 |
2.1.3.1 质粒、总DNA提取,质粒转化,质粒快检所需试剂 | 第32-33页 |
2.1.3.2 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感受态制备所需试剂 | 第33页 |
2.1.3.3 SDS-PAGE所需试剂 | 第33页 |
2.1.3.4 Western Blot所需试剂 | 第33页 |
2.1.3.5 GFP荧光强度所需试剂 | 第33-34页 |
2.1.3.6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第34页 |
2.1.3.7 高效液相所用试剂 | 第34页 |
2.1.4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41页 |
2.2.1 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34-35页 |
2.2.2 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质粒的提取 | 第35页 |
2.2.3 DNA体外重组 | 第35页 |
2.2.4 恶臭假单胞菌的电转化法 | 第35-36页 |
2.2.5 大肠杆菌转化子和恶臭假单胞菌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 第36页 |
2.2.6 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活性的测定 | 第36页 |
2.2.7 SDS-PAGE样品制备和电泳 | 第36-37页 |
2.2.8 Western Blot实验 | 第37页 |
2.2.9 芥菜籽沸水抽提物的制备 | 第37页 |
2.2.10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的制备及运行条件 | 第37-38页 |
2.2.11 RNA的提取 | 第38页 |
2.2.12 PCR扩增 | 第38-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63页 |
3.1 冰晶核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分析 | 第41-44页 |
3.1.1 冰晶核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序列比对 | 第41-44页 |
3.1.2 冰核基因启动子结构预测 | 第44页 |
3.2 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44-54页 |
3.2.1 RT-qPCR确定冰核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44-46页 |
3.2.2 启动子序列的克隆 | 第46-47页 |
3.2.3 重组菌的启动活性验证 | 第47-50页 |
3.2.3.1 转化丁香假单胞菌 | 第47-49页 |
3.2.3.2 转化大肠杆菌验证活性 | 第49页 |
3.2.3.3 转化恶臭假单胞菌验证活性 | 第49-50页 |
3.2.4 比较P522和poprL的启动活性 | 第50-52页 |
3.2.5 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启动活性 | 第52-54页 |
3.3 冰核基因启动子的表达条件 | 第54-63页 |
3.3.1 培养基对启动子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2 温度对启动子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3.3.2.1 恒温培养 | 第55-57页 |
3.3.2.2 变温培养 | 第57-59页 |
3.3.3 化学诱导物对启动子性能的影响 | 第59-63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3-68页 |
4.1 讨论 | 第63-67页 |
4.1.1 启动子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4.1.2 启动子表达条件初探 | 第65-66页 |
4.1.3 启动子展望 | 第66-67页 |
4.2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