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淋洗方法处理城市河道污染底泥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污染底泥处理技术概述 | 第9-14页 |
| 1.2.1 原位修复技术 | 第9-10页 |
| 1.2.2 异位修复技术 | 第10-11页 |
| 1.2.3 底泥淋洗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内容 | 第14-16页 |
| 1.3.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 2.1 底泥样品采集 | 第16页 |
| 2.2 实验药剂 | 第16-19页 |
| 2.2.1 有机污染物淋洗处理药剂 | 第16-17页 |
| 2.2.2 重金属淋洗处理药剂 | 第17-18页 |
| 2.2.3 淋洗废水处理药剂 | 第18-19页 |
| 2.3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 2.4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2.4.1 淋洗处理实验步骤 | 第19-20页 |
| 2.4.2 淋洗废水处理方法 | 第20页 |
| 2.5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 2.5.1 检测指标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 2.5.2 检测指标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第3章 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研究 | 第22-40页 |
| 3.1 底泥的理化性质 | 第22-23页 |
| 3.2 理想型处理目标最佳淋洗操作参数 | 第23-38页 |
| 3.2.1 淋洗剂筛选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 3.2.2 淋洗剂筛选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 3.2.3 淋洗条件优化 | 第28-38页 |
| 3.3 实用型处理目标最佳淋洗操作参数 | 第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40-58页 |
| 4.1 理想型处理目标最佳淋洗操作参数 | 第40-49页 |
| 4.1.1 底泥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40-41页 |
| 4.1.2 淋洗剂筛选 | 第41-42页 |
| 4.1.3 淋洗条件优化 | 第42-47页 |
| 4.1.4 两步淋洗方式对重金属的去除 | 第47-49页 |
| 4.2 实用型处理目标最佳淋洗操作参数 | 第49-52页 |
| 4.2.1 底泥重金属浸出特性分析 | 第49-50页 |
| 4.2.2 淋洗药剂优选 | 第50-51页 |
| 4.2.3 淋洗条件优化 | 第51-52页 |
| 4.3 化学淋洗处理的机制研究 | 第52-56页 |
| 4.3.1 淋洗前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 | 第53页 |
| 4.3.2 重金属去除率与存在形态对比 | 第53-55页 |
| 4.3.3 淋洗处理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 | 第55-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淋洗工艺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 第58-70页 |
| 5.1 同时处理两种污染物的操作参数 | 第58-59页 |
| 5.2 淋洗废水处理 | 第59-65页 |
| 5.2.1 废水特性分析 | 第59-60页 |
| 5.2.2 中和沉淀实验 | 第60-62页 |
| 5.2.3 絮凝沉淀实验 | 第62-63页 |
| 5.2.4 氧化实验 | 第63-65页 |
| 5.2.5 淋洗废水最佳处理方案 | 第65页 |
| 5.3 固体废物 | 第65-66页 |
| 5.4 淋洗废气 | 第66页 |
| 5.5 淋洗工艺 | 第66-68页 |
| 5.6 成本估算 | 第68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