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电子海图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图录第14-18页
表录第1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9-22页
        1.1.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第19-20页
        1.1.2 电子海图服务的发展背景第20-22页
        1.1.3 选题意义第22页
    1.2 云服务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第22-27页
        1.2.1 概念区别与联系第22-25页
        1.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概念第25-26页
        1.2.3 云服务的技术平台第26-27页
    1.3 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发展现状第27-32页
        1.3.1 分布式并行GIS发展现状第27-29页
        1.3.2 网格GIS发展现状第29-30页
        1.3.3 云GIS发展现状第30-32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32-34页
        1.4.1 研究目标第32页
        1.4.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3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34-35页
第二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技术基础第35-54页
    2.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框架构建第35-43页
        2.1.1 云服务框架第36-38页
        2.1.2 核心技术第38-40页
        2.1.3 关键机制第40-43页
    2.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实现技术第43-53页
        2.2.1 云计算的面向服务技术第43-45页
        2.2.2 云服务的编程模式第45-48页
        2.2.3 云服务的存储结构第48-53页
    2.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云环境下的海图数据模型第54-87页
    3.1 数据模型的演化第54-55页
    3.2 云计算环境的特征要求第55-56页
        3.2.1 标准化第55-56页
        3.2.2 并行化第56页
        3.2.3 集合化第56页
    3.3 海图集合论的理论框架第56-65页
        3.3.1 相关定义第56-57页
        3.3.2 海图集合论域第57-61页
        3.3.3 海图集合结构第61-65页
    3.4 海图集合论下的数据模型第65-86页
        3.4.1 海图属性集合的关系模型第65-74页
        3.4.2 海图空间集合的模式结构第74-86页
        3.4.3 数据模型特点比较第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电子海图的云存储与索引模型第87-130页
    4.1 海图集合的云存储模型第87-92页
        4.1.1 海图集合的存储结构第87-89页
        4.1.2 海图集合的存储映射第89-91页
        4.1.3 电子海图云存储模型特点第91-92页
    4.2 海图集合的数据划分方案第92-105页
        4.2.1 要素属性集合的划分第93-94页
        4.2.2 地理要素集合划分问题第94页
        4.2.3 基于外切八面体投影与Hilbert变阶编码的云存储策略第94-105页
    4.3 海图集合云存储与划分实验第105-113页
        4.3.1 数据载入实验第105-111页
        4.3.2 数据划分实验第111-113页
    4.4 云环境下的空间索引规则与Cloud-B树索引机制第113-126页
        4.4.1 网格层次结构第114-115页
        4.4.2 空间索引规则第115-116页
        4.4.3 Cloud-B树索引机制第116-122页
        4.4.4 Cloud-B树索引算法第122-126页
    4.5 索引性能测试第126-128页
        4.5.1 网格单元大小的影响第126-128页
        4.5.2 最大单元数限制的影响第128页
    4.6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五章 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第130-156页
    5.1 云可视化服务方案第130-133页
        5.1.1 瓦片式地图服务技术的缺陷第130-131页
        5.1.2 基于Cloud SOA架构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第131-133页
    5.2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选取第133-138页
        5.2.1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准则第133-135页
        5.2.2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阈值第135-136页
        5.2.3 可视化集合的选取算法第136-138页
    5.3 海图要素可视化集合的映射第138-148页
        5.3.1 映射机制第138-139页
        5.3.2 映射函数第139-142页
        5.3.3 海图符号集合的结构第142-148页
    5.4 云环境下海图符号集合的渲染第148-151页
        5.4.1 基于可视化目录的符号化模式第149页
        5.4.2 海图符号集合的并行渲染机制第149-151页
    5.5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客户端设计第151-155页
        5.5.1 Silverlight客户端优势第151页
        5.5.2 WMS海图云服务调用第151-153页
        5.5.3 可视化性能测试第153-155页
    5.6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第六章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实践第156-166页
    6.1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部署第156-158页
        6.1.1 私有云的创建第156-157页
        6.1.2 云服务的部署第157-158页
    6.2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监控第158-162页
        6.2.1 硬件环境的监控第159-160页
        6.2.2 服务状态的监控第160-161页
        6.2.3 节点增删的影响第161-162页
    6.3 电子海图云服务的应用第162-165页
        6.3.1 海图集合数据服务的应用第162-164页
        6.3.2 海图云可视化服务的应用第164-165页
    6.4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6-170页
    7.1 主要研究工作第166-167页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67-169页
    7.3 研究展望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0页
附录第180-182页
作者简历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C陶瓷与Ti-6Al-4V合金超声波辅助钎焊的润湿结合机制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高原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