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 白酒简介 | 第13-14页 |
2 酒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2.1 感官鉴评法 | 第14页 |
2.2 仪器分析法 | 第14-17页 |
2.2.1 色谱及色谱联用法 | 第14-15页 |
2.2.2 光谱法 | 第15-17页 |
2.2.3 电子鼻与电子舌 | 第17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3.3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光谱技术鉴别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20-26页 |
1 前言 | 第20页 |
2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第20-21页 |
2.1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 第20页 |
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第20-21页 |
3 衰减全发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第21-22页 |
3.1 中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 第21页 |
3.2 衰减全反射测量 | 第21-22页 |
4 紫外光谱技术 | 第22页 |
5 光谱法定性分析过程 | 第22-23页 |
6 光谱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6.1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6.1.1 噪音滤除 | 第23-24页 |
6.1.2 光谱范围的优化选择 | 第24页 |
6.2 不同建模方法原理 | 第24-26页 |
6.2.1 PCA法 | 第24-25页 |
6.2.2 SVM法 | 第25页 |
6.2.3 SIMCA法 | 第25页 |
6.2.4 PCA-LDA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中国名优白酒的研究 | 第26-52页 |
1 前言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试剂和样品 | 第26-28页 |
2.1.1 光谱稳定性 | 第26页 |
2.1.2 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2.2 仪器 | 第28页 |
2.3 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 第28-30页 |
2.3.1 样品相似度计算 | 第28-29页 |
2.3.2 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0页 |
3.1 白酒光谱稳定性分析 | 第30-32页 |
3.1.1 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3.1.2 相似度比较 | 第31-32页 |
3.2 同品牌不同档次白酒鉴别方法建立及参数优化 | 第32-45页 |
3.2.1 训练集和验证集样品确定 | 第32-33页 |
3.2.2 光谱分析 | 第33-35页 |
3.2.3 基于SIMCA的不同档次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5-39页 |
3.2.4 基于SVM的不同档次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9-42页 |
3.2.5 基于PCA-LDA的不同档次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2-45页 |
3.2.6 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 第45页 |
3.3 白酒鉴别方法的建立和分析 | 第45-50页 |
3.3.1 训练集和验证集样品确定 | 第45-47页 |
3.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可视化 | 第47-48页 |
3.3.3 不同建模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 第48-50页 |
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鉴别中国名优白酒的研究 | 第52-69页 |
1 前言 | 第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2.1 试剂和样品 | 第52页 |
2.2 仪器 | 第52-53页 |
2.3 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 第5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7页 |
3.1 白酒光谱稳定性分析 | 第53-55页 |
3.1.1 相似度比较 | 第53-55页 |
3.2 白酒鉴别方法的建立和分析 | 第55-67页 |
3.2.1 训练集和验证集样品确定 | 第55-56页 |
3.2.2 光谱分析 | 第56-58页 |
3.2.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可视化 | 第58-59页 |
3.2.4 基于SIMCA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9页 |
3.2.5 基于SVM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9-63页 |
3.2.6 基于PCA-LDA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63-67页 |
3.2.7 不同建模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 第67页 |
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紫外光谱法鉴别中国名优白酒的研究 | 第69-88页 |
1 前言 | 第6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2.1 试剂和样品 | 第69页 |
2.2 仪器 | 第69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69-70页 |
2.3.1 样品紫外光谱测定条件研究 | 第69-70页 |
2.4 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 第7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7页 |
3.1 紫外光谱测定条件优化 | 第70-71页 |
3.1.1 参比溶液的选择 | 第70页 |
3.1.2 白酒样品稀释度的确定 | 第70-71页 |
3.2 白酒光谱稳定性分析 | 第71-72页 |
3.2.1 相似度比较 | 第71-72页 |
3.3 白酒鉴别方法的建立和分析 | 第72-87页 |
3.3.1 训练集和验证集样品确定 | 第72-74页 |
3.3.2 光谱分析 | 第74页 |
3.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据可视化 | 第74-75页 |
3.3.4 基于SIMCA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75-80页 |
3.3.5 基于SVM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80-82页 |
3.3.6 基于PCA-LDA的白酒鉴别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82-86页 |
3.3.7 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 第86-87页 |
4 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