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P2P网络信贷的发展与监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3-15页
        1.3.1 关于 P2P 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的研究第13页
        1.3.2 关于 P2P 网络借贷风险的研究第13-14页
        1.3.3 关于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研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P2P 网络信贷发展与监管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P2P 网络信贷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 网络金融理论第18-19页
        2.2.1 网络金融下的支付理论第18页
        2.2.2 网络金融下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19页
        2.2.3 网络金融下的直接融资理论第19页
    2.3 民间金融理论第19-20页
        2.3.1 民间金融下的金融深化理论第19-20页
        2.3.2 民间金融下的制度变迁理论第20页
    2.4 金融风险理论第20-21页
    2.5 金融监管理论第21-24页
        2.5.1 金融监管与网络金融第21-22页
        2.5.2 金融监管与民间金融第22页
        2.5.3 金融监管与监管套利第22-24页
第3章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现状第24-38页
    3.1 P2P 网络信贷高成长的背景因素第24-25页
        3.1.1 宏观背景:资金面紧张与顺周期运行第24页
        3.1.2 资金获取:高收益产品与便利融资渠道第24-25页
        3.1.3 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小额贷款第25页
    3.2 国外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现状第25-30页
        3.2.1 国外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概况第25-27页
        3.2.2 国外主要的 P2P 网络信贷平台第27-30页
        3.2.3 国外主要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比较第30页
    3.3 国内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现状第30-36页
        3.3.1 国内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概况第30-33页
        3.3.2 国内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经营状况第33-34页
        3.3.3 国内 P2P 网络信贷的产品第34-36页
    3.4 国内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发展模式第36-38页
        3.4.1 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第36页
        3.4.2 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的有担保线上模式第36-37页
        3.4.3 以宜信为代表的线下模式第37-38页
第4章 我国 P2P 网络信贷的风险暴露第38-43页
    4.1 信用风险第39-41页
        4.1.1 小额信贷的技术难题第39页
        4.1.2 网络信贷参与者的信用风险第39-40页
        4.1.3 网络信贷公司的信用风险第40-41页
    4.2 经营风险第41页
    4.3 市场风险第41-42页
    4.4 法律风险第42-43页
第5章 我国 P2P 网络信贷规范化发展的监管第43-54页
    5.1 P2P 网络信贷的监管趋势第43-45页
        5.1.1 关于 P2P 网络信贷的监管争论第43-44页
        5.1.2 P2P 网络信贷监管的发展趋势第44-45页
    5.2 P2P 网络信贷的监管原则第45-49页
        5.2.1 监管评价标准第45-46页
        5.2.2 行业自律的原则第46页
        5.2.3 审慎监管的原则第46-47页
        5.2.4 监管容忍度原则第47-49页
    5.3 P2P 网络信贷的监管制度第49-52页
        5.3.1 市场准入制度第49-50页
        5.3.2 个人征信体系第50页
        5.3.3 信息披露制度第50-51页
        5.3.4 市场退出机制第51-52页
    5.4 P2P 网络信贷的监管模式第52-54页
        5.4.1 美国的 P2P 网络信贷监管经验第52页
        5.4.2 我国的 P2P 网络信贷监管模式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参数化技术的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