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调配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然性 | 第12-13页 |
1.1.2 光伏发电的优点及问题 | 第13-14页 |
1.2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4-15页 |
1.2.1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2.2 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 | 第16-22页 |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6-18页 |
2.1.1 离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 | 第16页 |
2.1.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第16-17页 |
2.1.3 混合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 第17-18页 |
2.2 光伏独立发电系统的构成 | 第18页 |
2.3 系统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3.1 系统基本功能 | 第19页 |
2.3.2 系统基本调配策略 | 第19-20页 |
2.4 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最大功率跟踪 | 第22-33页 |
3.1 光伏电池的分类 | 第22-23页 |
3.2 光伏电池的等效模型 | 第23-25页 |
3.3 光伏电池工作特性曲线 | 第25-27页 |
3.3.1 温度对光伏电池的影响 | 第25页 |
3.3.2 光照强度对光伏电池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3 负载变化时的输出特性曲线 | 第26页 |
3.3.4 光伏电池模型仿真 | 第26-27页 |
3.4 最大功率跟踪的算法 | 第27-32页 |
3.4.1 开路电压法和短路电流法 | 第28页 |
3.4.2 增量电导法 | 第28-29页 |
3.4.3 扰动观察法 | 第29-30页 |
3.4.4 一种二阶段的MPPT策略 | 第30-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3-46页 |
4.1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 第33页 |
4.2 系统拓扑选取 | 第33-37页 |
4.2.1 BUCK拓扑 | 第33-34页 |
4.2.2 BOOST拓扑 | 第34-35页 |
4.2.3 BUCK-BOOST拓扑 | 第35页 |
4.2.4 系统DC-DC电路的设计 | 第35-37页 |
4.3 处理器的选择 | 第37页 |
4.4 测量模块电路设计 | 第37-45页 |
4.4.1 电压测量电路 | 第37-39页 |
4.4.2 电流检测 | 第39-41页 |
4.4.3 MOS管驱动电路 | 第41-43页 |
4.4.4 PWM电平转换电路 | 第43-44页 |
4.4.5 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46-55页 |
5.1 系统软件框架 | 第46-47页 |
5.2 蓄电池状态切换 | 第47页 |
5.3 其他部分软件的设计 | 第47-51页 |
5.3.1 PWM死区时间的选取 | 第47-49页 |
5.3.2 最大功率跟踪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5.3.3 ADC采样部分程序 | 第50-5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1-54页 |
5.5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ADC程序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