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集中式大电网供电模式的缺陷 | 第10页 |
1.1.2 分布式电源的分类及分布式发电的优越性 | 第10-11页 |
1.1.3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算法硏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12-13页 |
1.2.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配电网的基本潮流算法 | 第15-23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前推回代潮流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 | 第15-19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2.2.2 具体步骤 | 第17-19页 |
2.3 牛顿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4 Zbus高斯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各种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23-32页 |
3.1 风力发电系统 | 第23-26页 |
3.1.1 风能与风力发电 | 第23页 |
3.1.2 风力发电机的类型 | 第23-24页 |
3.1.3 风力发电系统的风速模型 | 第24页 |
3.1.4 风力发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24-26页 |
3.2 太阳能光伏电池 | 第26-29页 |
3.2.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3.2.2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26-29页 |
3.3 燃料电池 | 第29-30页 |
3.3.1 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9页 |
3.3.2 燃料电池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4 微型燃气轮机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JGraphT的前推回代算法实现 | 第32-49页 |
4.1 JGraphT简介 | 第32页 |
4.2 基于JGraphT的配电网建模 | 第32-35页 |
4.2.1 FeederTopo类 | 第32-33页 |
4.2.2 节点类 | 第33-34页 |
4.2.3 线路类 | 第34页 |
4.2.4 构造网络模型 | 第34-35页 |
4.3 回代算法的实现 | 第35-38页 |
4.3.1 backwardCal类 | 第35页 |
4.3.2 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35-37页 |
4.3.3 网络模型的重新构造 | 第37-38页 |
4.4 前推算法的实现和潮流计算的收敛判据 | 第38-39页 |
4.5 电压静态特性节点的处理 | 第39-43页 |
4.5.1 电压静态节点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4.5.2 利用多态实现对电压静态特性节点的处理 | 第41-42页 |
4.5.3 含电压静态特性节点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42-43页 |
4.6 PV节点的处理 | 第43-48页 |
4.6.1 影响因子矩阵形成的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4.6.2 PV节点的无功功率补偿量的求解 | 第46-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49-63页 |
5.1 10kV麻北线(包含普通PQ节点和电压静态特性节点) | 第49-54页 |
5.2 10kV南油线 | 第54-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