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二、杜审言交游考 | 第11-25页 |
(一) 李峤 | 第11-12页 |
(二) 崔融 | 第12-13页 |
(三) 苏味道 | 第13-14页 |
(四) 沈佺期 | 第14-15页 |
(五) 宋之问 | 第15-17页 |
(六) 苏颋 | 第17-18页 |
(七) 陈子昂 | 第18-19页 |
(八) 康庭芝 | 第19页 |
(九) 李嗣真 | 第19-20页 |
(十) 苏绾 | 第20页 |
(十一) 韦承庆 | 第20-21页 |
(十二) 于季子 | 第21-22页 |
(十三) 武平一 | 第22页 |
(十四) 刘永济 | 第22-23页 |
(十五) 陆余庆 | 第23页 |
(十六) 闾丘均 | 第23-24页 |
(十七) 其他人 | 第24-25页 |
三、杜审言诗歌系年考 | 第25-46页 |
(一) 七律《大酺》 | 第25-30页 |
(二)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 第30-31页 |
(三) 《春日江津游望》 | 第31-32页 |
(四) 《渡湘江》 | 第32-33页 |
(五) 《度石门山》 | 第33页 |
(六) 《旅寓安南》 | 第33页 |
(七) 《南海乱石山作》 | 第33-34页 |
(八) 《赋得妾薄命》 | 第34页 |
(九) 《泛舟送郑卿入京》 | 第34-36页 |
(十) 《赠崔融二十韵》 | 第36-37页 |
(十一)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 第37-40页 |
(十二) 《春日京中有怀》 | 第40-42页 |
(十三) 《奉和七夕两仪殿侍宴应制》 | 第42-43页 |
(十四) 《登襄阳城》 | 第43-46页 |
四、吾祖诗冠古 | 第46-62页 |
(一) 风格气象 | 第46-50页 |
(二) 体制形式 | 第50-54页 |
(三) 章法句式 | 第54-57页 |
(四) 选词炼字 | 第57-62页 |
五、"謇傲"与"狂放" | 第62-69页 |
(一) 自信的情怀 | 第63-65页 |
(二) 真率的言行 | 第65-66页 |
(三) 勇敢的精神 | 第66-69页 |
六、结论 | 第69-70页 |
七、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八、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