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起源、意义、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从“语感”到“语感理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语感与夏丐尊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夏丐尊“语感”说基本特点与评价 | 第14-17页 |
1、夏丐尊“语感”说的基本特点 | 第14-15页 |
2、对夏丐尊“语感”说的评价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叶圣陶的“语感”研究 | 第17页 |
第四节 吕叔湘的“语感”研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王尚文的“语感”理论 | 第19-31页 |
第一节 王尚文的“语感”概念及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尊重规律——王尚文“语感教学”理论的提倡与反对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王尚文“语感”教育思想三大基础 | 第23-26页 |
1、王尚文“语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23页 |
2、王尚文“语感”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 | 第23-24页 |
3、王尚文“语感”教育思想的教育学基础 | 第24-26页 |
第四节 王尚文“语感”教育思想的评价 | 第26-31页 |
1、以人为本的内核 | 第26-27页 |
2、备受关注的“语感中心说” | 第27-28页 |
3、王尚文“语感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 第28-29页 |
4、语感理论家的左与右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洪镇涛的语感理论 | 第31-52页 |
第一节 洪镇涛及其语感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 第31-37页 |
1、洪镇涛富有特色的教学语言 | 第31-34页 |
2、洪镇涛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法” | 第34-37页 |
第二节 洪镇涛“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法”三大构成部分评价 | 第37-52页 |
1、将心理学理论引入课堂 | 第42-43页 |
2、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 第43-47页 |
3、重视学生整体内在综合素养(包括知识、语文能力、个体人格)的提高 | 第47-49页 |
4、对“积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 第49-52页 |
第四章 王尚文、洪镇涛语感教学与课堂教学时效性 | 第52-61页 |
第一节 课堂教学时效性评说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王尚文、洪镇涛“语感教学”与课堂教学时效性 | 第53-59页 |
1、王尚文、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共通之处 | 第53-56页 |
2、王尚文、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内求和外促 | 第56-59页 |
第三节 模式与反模式——对未来“语感教学”方向的思考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