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黄渤海中华哲水蚤现场食物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海洋浮游桡足类的摄食行为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DNA 基因序列分析在桡足类研究中的应用第14-16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2 海洋浮游桡足类寄生性纤毛虫 18S rDNA 基因扩增的阻断第18-43页
    2.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2.1.1 纤毛虫的背景介绍第18页
        2.1.2 寄生性纤毛虫对海洋浮游桡足类的影响第18-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35页
        2.2.1 材料第19-20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
        2.2.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20-23页
        2.2.4 样品采集固定和实验室处理第23-25页
        2.2.5 阻断引物的设计第25页
        2.2.6 总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5-26页
        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6-27页
        2.2.8 18S rDNA 的 PCR 扩增及测序第27-31页
        2.2.9 阻断引物和阻断条件的测试第31-35页
    2.3 研究结果第35-41页
        2.3.1 藻类 18S rDNA 提取及纯化第35-36页
        2.3.2 寄生性纤毛虫 18S rDNA 提取及纯化第36-38页
        2.3.3 寄生性纤毛虫 18S rDNA 的阻断第38-41页
    2.4 讨论分析第41-43页
        2.4.1 最优阻断引物和退火条件第41页
        2.4.2 纤毛虫和硅藻 18S rDNA 基因的浓度估算第41-42页
        2.4.3 阻断效率的分析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3 黄渤海中华哲水蚤的现场食物分析第43-62页
    3.1 研究背景第43-44页
        3.1.1 黄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分布第43页
        3.1.2 分子方法相比较其他传统方法检测的优势第43-44页
    3.2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3.2.1 材料第44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44-45页
        3.2.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45页
        3.2.4 样品采集,固定和实验室处理第45页
        3.2.5 中华哲水蚤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5-46页
        3.2.6 中华哲水蚤饵料食物 18S rDNA 基因的获得第46-47页
        3.2.7 序列分析第47-48页
    3.3 研究结果第48-57页
        3.3.1 中华哲水蚤 18S rDNA 的扩增及纯化第48-49页
        3.3.2 序列比对分析第49-53页
        3.3.3 N-J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53-56页
        3.3.4 中华哲水蚤的现场食物组成第56-57页
    3.4 讨论分析第57-62页
        3.4.1 中华哲水蚤食物组成的分析第57-60页
        3.4.2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鲆鲽鱼Nodal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胚胎发育早期表达分析
下一篇:成骨细胞对I型胶原三维结构的影响及其胶原的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