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温度依存性及其抗二氧化硫中毒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4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NO_x脱除技术研究第16-22页
        1.2.1 湿法脱除氮氧化物技术第17-18页
        1.2.2 氮氧化物存储还原技术第18-19页
        1.2.3 NO_x的直接催化分解技术第19-20页
        1.2.4 等离子脱除氮氧化物技术第20-21页
        1.2.5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第21页
        1.2.6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第21-22页
    1.3 SC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第22-24页
    1.4 SCR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24-35页
        1.4.1 贵金属催化剂第24-25页
        1.4.2 钙钛矿型催化剂第25-26页
        1.4.3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26-31页
            1.4.3.1 铁基催化剂第26-28页
            1.4.3.2 铜基催化剂第28-29页
            1.4.3.3 锰基催化剂第29-30页
            1.4.3.4 铈基催化剂第30-31页
        1.4.4 分子筛型催化剂第31-35页
            1.4.4.1 铁基分子筛催化剂第31-33页
            1.4.4.2 铜基分子筛催化剂第33-35页
    1.5 SCR反应机理第35-40页
        1.5.1 反应物吸附第36-38页
            1.5.1.1 NO_x吸附第36-37页
            1.5.1.2 NH_3吸附第37-38页
        1.5.2 化学反应第38-40页
    1.6 SCR反应的SO_2中毒现象第40-41页
    1.7 本论文的立体依据和主要内容第41-44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44-50页
    2.1 实验原料与器材第44-45页
        2.1.1 实验原料第44页
        2.1.2 实验器材型第44-45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45-46页
        2.2.1 不同金属元素负载的M-ZSM-5催化剂制备第45页
        2.2.2 不同负载量的Fe-ZSM-5催化剂制备第45-46页
        2.2.3 过负载Fe-ZSM-5体系催化剂的制备第46页
        2.2.4 CuO-CeO_2催化剂制备第46页
    2.3 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表征第46-48页
    2.4 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第48-50页
第三章 Fe-ZSM-5催化剂脱硝机理第50-74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M-ZSM-5催化剂的SCR活性第51-52页
    3.3 M-ZSM-5催化剂组成结构表征第52-55页
        3.3.1 XRD分析第52-53页
        3.3.2 BET分析第53-54页
        3.3.3 XPS和EDS分析第54-55页
    3.4 金属氧化物的热力学平衡常数第55-57页
    3.5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酸碱度控制第57-58页
    3.6 不同Fe离子交换比例ZSM-5催化剂的SCR活性第58-61页
    3.7 Fe-ZSM-5的性能表征第61-68页
        3.7.1 NO氧化研究第61-62页
        3.7.2 NO_x吸附研究第62-65页
        3.7.3 H_2-TPR和NH_3-TPD第65-67页
        3.7.4 NH_3氧化性能分析第67-68页
    3.8 催化剂反应机理分析第68-69页
    3.9 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研究第69-72页
    3.10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过负载Fe_H-ZSM-5催化剂脱硝机理第74-88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过负载Fe_H-ZSM-5催化剂SCR活性第75-76页
    4.3 催化剂表征第76-85页
        4.3.1 催化剂的XRD,SEM和BET分析第76-78页
        4.3.2 UV-vis分析第78-79页
        4.3.3 XPS分析第79-80页
        4.3.4 H_2-TPR和NH_3-TPD分析第80-82页
        4.3.5 NO氧化和NO_x脱附分析第82-84页
        4.3.6 NH_3氧化性能分析第84-85页
    4.4 催化剂反应机理分析第85-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金属过负载ZSM-5催化剂的抗二氧化硫性能初探第88-102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Fe_H-ZSM-5和CU_H-ZSM-5催化剂的钝化和再生第89-91页
        5.2.1 SO_2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第89-90页
        5.2.2 催化剂的再生性能比较第90-91页
    5.3 催化剂表征第91-99页
        5.3.1 催化剂的XRD和BET分析第91-93页
        5.3.2 FT-IR分析第93-94页
        5.3.3 NO氧化和NO_2脱附分析第94-96页
        5.3.4 H_2-TPR和NH_3-TPD分析第96-98页
        5.3.5 NH_3氧化性能分析第98-99页
    5.4 催化剂SO_2钝化和再生性能分析第99-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CuO-CeO_2催化剂抗SO_2中毒机理研究第102-114页
    6.1 引言第102-103页
    6.2 氧气浓度和SO_2对催化剂SCR性能的影响第103-104页
    6.3 催化剂表征第104-109页
        6.3.1 NO氧化第104-105页
        6.3.2 NH_3-TPD和NH_3氧化第105-106页
        6.3.3 催化剂的XPS分析第106-109页
    6.4 CuO-CeO_2催化剂的SO_2钝化与再生性能分析第109-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14-118页
    7.1 研究总结第114-115页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个人简历第144-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转变、分离及荧光性能研究
下一篇:钯催化捕捉活泼中间体的多组分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