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重金属对水环境、水生态影响 | 第10-11页 |
1.2.2 引滦沿线及于桥水库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1-16页 |
1.3.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实验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样品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5页 |
2.1 研究区行政区划 | 第16页 |
2.2 研究区自然环境 | 第16-19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6-18页 |
2.2.2 河流水系 | 第18-19页 |
2.3 流域污染源现状 | 第19-25页 |
2.3.1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 | 第19-20页 |
2.3.2 黎河 | 第20-22页 |
2.3.3 沙河 | 第22-24页 |
2.3.4 于桥水库周边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概况 | 第25-36页 |
3.1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3.2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3.2.1 单因子评价法 | 第27页 |
3.2.2 综合指数法 | 第27-29页 |
3.3 引滦沿线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29-35页 |
3.3.1 单因子法评价结果 | 第29-30页 |
3.3.2 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 | 第30-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形态特征 | 第36-50页 |
4.1 表层沉积物的组分 | 第37-39页 |
4.1.1 矿物组成 | 第37-38页 |
4.1.2 有机质含量 | 第38页 |
4.1.3 重金属含量 | 第38-39页 |
4.2 重金属赋存形态 | 第39-46页 |
4.2.1 各形态重金属提取 | 第40页 |
4.2.2 沉积物、尾矿砂中金属形态 | 第40-46页 |
4.3 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分析 | 第46-49页 |
4.3.1 基于风险评价准则的重金属风险分析 | 第46-48页 |
4.3.2 基于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悬浮物中重金属污染物形态特征 | 第50-61页 |
5.1 悬浮物特征及污染物形态 | 第50-52页 |
5.1.1 引滦输水悬浮物组分分析 | 第50页 |
5.1.2 水体悬浮物与矿砂的粒径组成分析 | 第50-52页 |
5.2 引滦输水期水中悬浮物迁移特征 | 第52-54页 |
5.2.1 悬浮物含量变化情况 | 第52-54页 |
5.2.2 悬浮物迁移特征 | 第54页 |
5.3 引滦输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特征 | 第54-60页 |
5.3.1 实验装置 | 第55页 |
5.3.2 沉降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55-56页 |
5.3.3 水中悬浮物静沉降规律 | 第56-58页 |
5.3.4 引滦输水河道悬浮物沉降特征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