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金属切削液的绪论 | 第10-11页 |
1.1.1 金属切削液的种类 | 第10页 |
1.1.2 水基切削液在润滑性方面的不足及相应的改善方式 | 第10-11页 |
1.2 石墨烯概述 | 第11-12页 |
1.3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2-13页 |
1.3.1 电学性能 | 第12页 |
1.3.2 机械性能 | 第12页 |
1.3.3 热学性能 | 第12-13页 |
1.3.4 室温铁磁性 | 第13页 |
1.4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4.1 气相沉淀法 | 第13页 |
1.4.2 外延生长法 | 第13-14页 |
1.4.3 碳纳米管切割法 | 第14页 |
1.4.4 有机合成法 | 第14页 |
1.4.5 微机械剥离法 | 第14页 |
1.4.6 液相剥离制备 | 第14页 |
1.4.7 氧化还原法 | 第14-15页 |
1.5 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常用的还原剂及其优缺点 | 第15-17页 |
1.5.1 肼及水合肼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5页 |
1.5.2 硼氢化钠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5-16页 |
1.5.3 金属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6页 |
1.5.4 L-抗坏血酸及其盐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6页 |
1.5.5 羟胺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6页 |
1.5.6 以连二硫酸钠(Na_2s_2O_4)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6页 |
1.5.7 聚合电解质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6-17页 |
1.5.8 醇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7页 |
1.5.9 其他物质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 | 第17页 |
1.6 氧化石墨烯的修饰 | 第17-19页 |
1.6.1 共价修饰 | 第17-18页 |
1.6.2 非共价修饰 | 第18-19页 |
第2章 不同的氧化石墨烯对金属切削液润滑性的影响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9-2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3 样品的制备 | 第20-22页 |
2.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0-2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32页 |
2.4.1 加入不同氧化剂的氧化石墨烯响 | 第22-25页 |
2.4.2 采用不同目数的石墨粉制备的氧化石墨烯 | 第25-29页 |
2.4.3 不同还原程度的氧化石墨烯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十八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 第33-38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3-3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34-35页 |
3.4 十八胺的修饰 | 第35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3.5.1 红外 | 第35-36页 |
3.5.2 热重 | 第36-37页 |
3.5.3 润滑性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性 | 第38-4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8-3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4.3 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石墨烯 | 第3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4.4.1 红外 | 第39-40页 |
4.4.2 热重 | 第40-41页 |
4.4.3 AFM | 第41-42页 |
4.4.4 照片 | 第42-43页 |
4.4.5 润滑性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4页 |
5.2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