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16页 |
2.1.1 来源 | 第12页 |
2.1.2 分组 | 第12-16页 |
2.1.3 标本采集 | 第16页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2.3 标本检测 | 第16-19页 |
2.3.1 血清HCY浓度检测 | 第16-17页 |
2.3.2 血清CRP浓度检测 | 第17-18页 |
2.3.3 血清IL-6 浓度检测 | 第18-19页 |
2.3.4 其他生化指标检测 | 第19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30页 |
3.1 描述性分析及均数比较情况 | 第20-26页 |
3.2 计数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及比较情况 | 第26-28页 |
3.3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9页 |
4.1 主动脉夹层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 第30-33页 |
4.1.1 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的大幅度波动) | 第30-31页 |
4.1.2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第31页 |
4.1.3 基因遗传性疾病 | 第31-32页 |
4.1.4 动脉粥样硬化 | 第32页 |
4.1.5 免疫炎症性疾病 | 第32-33页 |
4.1.6 其他因素 | 第33页 |
4.2 HCY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探讨及意义 | 第33-35页 |
4.3 IL-6 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探讨及意义 | 第35-36页 |
4.4 CRP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探讨及意义 | 第36-37页 |
4.5 其他血清学标志物与主动脉夹层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