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丹河冰期输水冰情及冰害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1 河冰水力学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2 冰期输水研究进展 | 第9页 |
1.2.3 冰害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 第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数值模型 | 第11-17页 |
2.1 模型简介 | 第11页 |
2.2 模型基本原理 | 第11-15页 |
2.2.1 河流水力学 | 第11-12页 |
2.2.2 河冰热力学 | 第12-13页 |
2.2.3 冰盖推进演变 | 第13-14页 |
2.2.4 冰盖热力生消 | 第14-15页 |
2.3 坐标变换控制方程组 | 第15-16页 |
2.3.1 边界拟合坐标系统 | 第15-16页 |
2.3.2 控制方程组变换 | 第16页 |
2.3.3 计算步骤 | 第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伊丹河冰情观测 | 第17-22页 |
3.1 河段概况 | 第17-19页 |
3.2 冰情观测 | 第19页 |
3.2.1 伊丹河冰情观测范围 | 第19页 |
3.2.2 伊丹河冰情观测时间 | 第19页 |
3.2.3 伊丹河冰情观测内容 | 第19页 |
3.2.4 伊丹河冰情观测设备和方法。 | 第19页 |
3.3 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19-21页 |
3.3.1 外业测冰成果 | 第19-20页 |
3.3.2 测冰成果分析 | 第20-2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4章 伊丹河冰期输水冰情计算 | 第22-65页 |
4.1 工程概况及意义 | 第22页 |
4.2 资料分析及整理 | 第22-50页 |
4.2.1 地形资料 | 第22页 |
4.2.2 水文资料 | 第22-23页 |
4.2.3 气象资料 | 第23-50页 |
4.3 模型建立及条件设定 | 第50-54页 |
4.3.1 边界条件 | 第50-54页 |
4.3.2 初始条件 | 第54页 |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4.4.1 封冻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4.4.2 解冻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伊丹河冰期输水冰害防治措施 | 第65-68页 |
5.1 冰害的主要类型 | 第65页 |
5.2 冰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 第65页 |
5.3 伊丹河冰期输水冰害防治措施 | 第65-66页 |
5.3.1 伊丹河冰期输水主要问题 | 第65-66页 |
5.3.2 拦冰索的设计及布置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