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1.2.1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 | 第10-14页 |
| 1.2.2 国内外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18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智能电网评估方法概述 | 第19-27页 |
| 2.1 智能电网评估体系研究概述 | 第19-24页 |
| 2.1.1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 | 第19-20页 |
| 2.1.2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 2.2 电力行业中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24-26页 |
| 2.2.1 TOPSIS法 | 第24-25页 |
| 2.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25页 |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5页 |
| 2.2.4 层次分析法 | 第25-26页 |
| 2.2.5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体系构建 | 第27-42页 |
| 3.1 国内外智能电网评估研究对比 | 第27-37页 |
| 3.1.1 国外智能电网评估模型及应用 | 第27-34页 |
| 3.1.2 国内智能电网评估模型及应用 | 第34-37页 |
| 3.2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 3.2.1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 3.2.2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指标的基本特征 | 第38页 |
| 3.3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1页 |
| 3.3.1 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39页 |
| 3.3.2 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智能电网经济效能评估模型及应用 | 第42-56页 |
| 4.1 方法与模型的选取 | 第42-46页 |
| 4.1.1 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对比 | 第42-43页 |
| 4.1.2 改进TOPSIS模型的应用 | 第43-46页 |
| 4.2 实证分析 | 第46-5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 第63-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