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2.1 番茄抗烟草花叶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番茄抗根结线虫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4 番茄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5 番茄抗晚疫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6 番茄耐贮存育种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7 番茄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蔬菜作物育种上应用 | 第20-23页 |
1.3.1 分子标记在蔬菜育种中应用 | 第20-21页 |
1.3.2 分子设计育种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供试番茄材料 | 第23页 |
2.1.2 病原菌材料及其来源 | 第23页 |
2.1.3 引物来源 | 第23-24页 |
2.2 供试仪器、试剂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2.3.1 六代群体构建 | 第24-25页 |
2.3.2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培养和接菌鉴定 | 第25-26页 |
2.3.3 南方根结线虫的繁育和接菌鉴定 | 第26页 |
2.3.4 番茄枯萎病菌繁育及接菌鉴定 | 第26-27页 |
2.3.5 植株基因组的DNA提取 | 第27页 |
2.3.6 抗病基因的引物筛选 | 第27-28页 |
2.3.7 抗病基因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 第28页 |
2.3.8 F6代品系的果实品质检测 | 第28-29页 |
2.3.9 园艺性状调查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3.1 引物筛选和单引物鉴定反应体系优化 | 第30-32页 |
3.2 抗病基因的单引物PCR扩增检测结果 | 第32-39页 |
3.2.1 Tm-1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2页 |
3.2.2 Mi-1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2-33页 |
3.2.3 I-2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3页 |
3.2.4 Ty-2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3-34页 |
3.2.5 Ty-3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4-35页 |
3.2.6 Ph-3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5页 |
3.2.7 Ph-2 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5-36页 |
3.2.8 rin基因单引物PCR扩增检测 | 第36-37页 |
3.2.9 三引物多重PCR反应同时检测番茄Ty-3、I-2、Mi-1 基因 | 第37页 |
3.2.1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抗、耐贮存育种品系 | 第37-39页 |
3.3 苗期分子检测结果与接菌鉴定相比较 | 第39-41页 |
3.3.1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接菌验证和植株所含基因型吻合度检验 | 第39-40页 |
3.3.2 番茄根结线虫病接菌验证和植株所含基因型吻合度检验 | 第40-41页 |
3.3.3 番茄枯萎病接菌验证与植株所含基因型吻合度检验 | 第41页 |
3.4 番茄田间经济性状调查 | 第41-43页 |
3.5 F6代品系果实成分及硬度测定 | 第43-47页 |
3.5.1 F6代品系果实成分测定 | 第43-45页 |
3.5.2 F6代品系果实硬度测定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蔬菜遗传育种中群体构建 | 第47页 |
4.2 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类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4.3 番茄抗病性接种检测及其效果 | 第48页 |
4.4 多重PCR技术扩增的影响因素 | 第48页 |
4.5 田间园艺性状调查重要性 | 第48-49页 |
4.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性状调查相结合 | 第49页 |
4.7 蔬菜遗传育种中MAS存在问题及所面临挑战 | 第49-50页 |
4.8 本实验获得多抗、耐贮番茄材料的价值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