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12-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一、管办分离 | 第19-20页 |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涵 | 第20页 |
三、“管办分离”下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监管及其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4页 |
一、满足公益需求,提高公益监管能力 | 第22-23页 |
二、维护公共需求供给竞争的秩序性和公平性 | 第23页 |
三、促进公共供给主体建设,保障公益性需求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三、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 | 第26-27页 |
四、国家与社会理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事业单位政府监管体系及监管问题 | 第29-37页 |
第一节 事业单位政府监管体系 | 第29-31页 |
一、政府主导监管 | 第29-30页 |
二、监管目的与理念的行政化 | 第30页 |
三、监管内容过于全面 | 第30页 |
四、监管手段单一,方式落后 | 第30-31页 |
五、监管结果实效性不强 | 第31页 |
第二节 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政府监管的法制建设滞后 | 第31-33页 |
二、监管意识淡薄,职责定位不清 | 第33页 |
三、监管部门与人员的一体化 | 第33-34页 |
四、缺乏专业技术支持 | 第34页 |
五、传统监管体制应用广泛 | 第34-35页 |
六、缺乏监管的配套政策及制度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国外管办分离下公益性组织政府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国外管办分离下公益性组织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7-40页 |
一、美国政府性公司的政府监管 | 第37-38页 |
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的政府监管 | 第38-39页 |
三、英国非部委公共团体的政府监管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国外管办分离下公益性组织政府监管的启示 | 第40-42页 |
一、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 第40-41页 |
二、监管机构和人员的专门化与专业化 | 第41页 |
三、资金来源及用途管理 | 第41-42页 |
四、营造良好的第三方及行业监管环境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管办分离”下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监管的对策 | 第43-56页 |
第一节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有效监管理念 | 第43-45页 |
一、法治监管理念 | 第43-44页 |
二、有限监管与合理监管相结合理念 | 第44页 |
三、外部监管与内部治理相结合的理念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政府与公益性事业单位关系法治化建设 | 第45-48页 |
一、加强管理立法,健全规章制度 | 第45-46页 |
二、确立双方关系,明确权责义务 | 第46-48页 |
三、司法权依法监督行政管理权 | 第48页 |
第三节 政府参与“管办分离”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治理 | 第48-52页 |
一、推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 第49-51页 |
二、政府参与“管办分离”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运作 | 第51页 |
三、政府参与公益性事业单位日常管理 | 第51-52页 |
第四节“管办分离”下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的外部化监管 | 第52-55页 |
一、转变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 | 第52-53页 |
二、实现监管主体多元化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