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含酰胺基多吸附位点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第9-11页
        1.2.1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第10页
        1.2.2 席夫碱类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第10页
        1.2.3 炔醇类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第10-11页
        1.2.4 含酰胺基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第11页
    1.3 多吸附位点缓蚀剂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4 缓蚀性能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静态挂片失重法第14页
        1.4.2 电化学方法第14-15页
        1.4.3 表面形貌分析第15页
        1.4.4 理论研究方法第15页
    1.5 问题的提出第15页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5-17页
        1.6.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6.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实验技术与方法第17-25页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17-18页
        2.1.1 实验仪器第17-18页
        2.1.2 实验试剂第18页
    2.2 实验内容第18-24页
        2.2.1 静态挂片失重法评价第18-20页
        2.2.2 电化学法评价第20-21页
        2.2.3 表面形貌SEM分析第21页
        2.2.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第21页
        2.2.5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21-22页
        2.2.6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含酰胺基多吸附位点缓蚀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25-36页
    3.1 合成条件的确定第25-27页
        3.1.1 咪唑啉的合成条件第25-26页
        3.1.2 席夫碱的合成条件第26页
        3.1.3 炔醇的合成条件第26-27页
        3.1.4 酰胺基的合成条件第27页
    3.2 树状咪唑啉的合成第27-29页
        3.2.1 树状咪唑啉的合成步骤第27页
        3.2.2 树状咪唑啉的合成路线第27-28页
        3.2.3 结构表征第28-29页
    3.3 席夫碱的合成第29-32页
        3.3.1 席夫碱的合成步骤第29-30页
        3.3.2 席夫碱类缓蚀剂BTA的合成路线第30-31页
        3.3.3 席夫碱的结构表征第31-32页
    3.4 IAPA的合成第32-35页
        3.4.1 炔醇的合成步骤第32-33页
        3.4.2 炔醇的合成路线第33页
        3.4.3 炔醇的结构表征第33-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及结果分析第36-74页
    4.1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性能评价第36-49页
        4.1.1 静态挂片失重法评价第36页
        4.1.2 交流阻抗测试第36-39页
        4.1.3 极化曲线测试第39-41页
        4.1.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1-43页
        4.1.5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3页
        4.1.6 缓蚀剂在P11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第43-45页
        4.1.7 咪唑啉缓蚀剂的反应活性第45-49页
    4.2 席夫碱的性能评价第49-60页
        4.2.1 静态挂片失重法评价第49页
        4.2.2 交流阻抗测试第49-52页
        4.2.3 极化曲线测试第52-53页
        4.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3-54页
        4.2.5 缓蚀剂在P11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第54-56页
        4.2.6 席夫碱缓蚀剂的反应活性第56-60页
    4.3 炔醇的性能评价第60-73页
        4.3.1 静态挂片失重法评价第60页
        4.3.2 交流阻抗测试第60-63页
        4.3.3 极化曲线测试第63-65页
        4.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5-67页
        4.3.5 缓蚀剂在P11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第67-69页
        4.3.6 炔醇缓蚀剂的反应活性第69-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4-75页
    5.1 结论第74页
    5.2 建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参与的基金项目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金结构钢稀土渗氮及渗层硬度增强机理研究
下一篇:冷弯加工对X90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