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自动装配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2.2 TRIZ理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3 TRIZ理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 自动装配设备及TRIZ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1 自动化装配设备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2 TRIZ理论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3.3 自动装配设备与TRIZ理论结合发展的趋势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 第16-28页 |
2.1 TRIZ理论的概述 | 第16页 |
2.2 TRIZ经典理论体系 | 第16-21页 |
2.3 TRIZ矛盾解决原理的自动装配设备应用 | 第21-26页 |
2.3.1 自动装配设备设计要素及功能组成 | 第21-25页 |
2.3.2 TRIZ矛盾解决原理的自动化装配设备求解过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TRIZ理论的自动装配设备创新原理生成 | 第28-42页 |
3.1 零件自动化装配工艺性分析与判断 | 第28-31页 |
3.2 TRIZ理论的自动装配设计创新原理生产 | 第31-38页 |
3.2.1 矛盾矩阵的简化 | 第31-32页 |
3.2.2 40个发明原理的解释 | 第32-38页 |
3.3 原理解方案的评价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4章 基于TRIZ理论的电枢导向环自动装配设备上料机构创新设计 | 第42-50页 |
4.1 电枢导向环自动化装配工艺性分析 | 第43-44页 |
4.2 矛盾分析 | 第44-45页 |
4.3 基于矛盾解决原理的现有问题求解 | 第45-47页 |
4.3.1 矛盾解决原理 | 第45-46页 |
4.3.2 创新方案设计 | 第46页 |
4.3.3 方案评价 | 第46-47页 |
4.4 电枢导向环上料机构设计 | 第47-49页 |
4.4.1 磁性导向环上料部件设计 | 第47-48页 |
4.4.2 无磁性导向环上料部件设计 | 第48-49页 |
4.4.3 上料机构整体设计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总体设计及评价 | 第50-64页 |
5.1 电枢导向环装配设备整体结构设计 | 第50-53页 |
5.1.1 移载及压装结构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5.1.2 机架设计 | 第52-53页 |
5.1.3 整体结构 | 第53页 |
5.2 电枢导向环装配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 第53-59页 |
5.2.1 控制系统的选择 | 第53-55页 |
5.2.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5-57页 |
5.2.3 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7-59页 |
5.3 设备能力评价 | 第59-63页 |
5.3.1 设备节拍验证 | 第60页 |
5.3.2 设备机器能力验证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1 | 第70-77页 |
附录 2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