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18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 乡村治理理论基础分析第20-25页
    2.1 治理理论与乡村治理理论第20-23页
        2.1.1 治理理论第20-21页
        2.1.2 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第21-23页
    2.2 机制设计理论第23-25页
3. 乡村治理现状问题分析第25-29页
    3.1 乡村治理问题规范性分析第25-27页
        3.1.1 乡村治理与乡村统治的概念辨析第25页
        3.1.2 乡村治理问题类型分析第25-27页
    3.2 治理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第27-29页
4. 乡村治理内部结构研究第29-36页
    4.1 乡村治理机制的结构性缺陷第29-31页
        4.1.1 农村治理类型变迁(群落型、集中型、原子型、扁平型)第29-31页
    4.2 中国"三农"协会(简称农协)—新型合作社构想第31-36页
        4.2.1 成立背景与意义:农村目前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第31页
        4.2.2 乡村村治理改革前提条件第31-32页
        4.2.3 农村治理结构改革设想第32-36页
5. 乡村治理改革的制度设计构想第36-50页
    5.1 分带分区管理改革第39-43页
        5.1.1 分带分区原则第39-41页
        5.1.2 产权地块原则第41-43页
    5.2 土地银行设计构想第43-46页
        5.2.1 土地市场结构第43-44页
        5.2.2 农村土地银行第44-45页
        5.2.3 城乡土地交易中心第45页
        5.2.4 城市土地银行第45-46页
    5.3 乡村治理改革与"三农"改革相结合第46-49页
        5.3.1 农业改革第46-47页
        5.3.2 "美丽乡村""美好村社"行动计划第47-49页
    5.4 乡村治理改革的整体规划第49-50页
6. 结论第50-52页
    6.1 主要结论第50页
    6.2 创新之处第50页
    6.3 存在不足第50-51页
    6.4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下一篇:投资主体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比较分析--以湖北两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