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与观测技术设备论文--水下观测技术设备论文

基于IP效应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模型及仿真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结构第14-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主动电场定位原理第17-26页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第17-21页
        2.1.1 Maxwell方程组第18-19页
        2.1.2 电磁场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第19-20页
        2.1.3 几种典型的电磁场方程第20-21页
        2.1.4 常见的边界条件第21页
    2.2 主动电场定位原理第21-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及DFDZ和FIP现象第26-34页
    3.1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第26-27页
    3.2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装置第27-28页
    3.3 基于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的物体定位实验第28-32页
    3.4 DFDZ和FIP现象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基于理想电场理论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仿真分析第34-55页
    4.1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建模和分析方法第34-40页
        4.1.1 有限元法及ANSYS平台简介第34-35页
        4.1.2 ANSYS仿真分析流程第35-40页
    4.2 基于主动电场的水下物体定位方法第40-41页
    4.3 基于理想电场理论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数学模型第41-44页
        4.3.1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二维几何模型第41-42页
        4.3.2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数学模型第42-44页
    4.4 基于ANSYS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建模和分析第44-49页
        4.4.1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仿真分析流程第44-46页
        4.4.2 建立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有限元模型第46-48页
        4.4.3 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激励第48-49页
        4.4.4 数据处理方法第49页
    4.5 仿真结果分析第49-54页
        4.5.1 铜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49-51页
        4.5.2 铝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1-52页
        4.5.3 铁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2-53页
        4.5.4 有机玻璃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IP效应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等效电路模型第55-68页
    5.1 激发极化效应第55-56页
    5.2 Cole-Cole模型第56-59页
    5.3 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等效电路模型第59-63页
        5.3.1 无被测物体区域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等效电路模型第59-61页
        5.3.2 被测物体位置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等效电路模型第61-63页
    5.4 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第63-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基于Cole-Cole模型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仿真分析第68-80页
    6.1 基于Cole-Cole模型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有限元模型第68-69页
    6.2 确定Cole -Cole模型各主要参数第69-71页
    6.3 基于Cole-Cole模型的水下主动电场定位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71-77页
        6.3.1 铜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71-73页
        6.3.2 铝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73-75页
        6.3.3 铁物体的仿真结果分析第75-77页
    6.4 基于Cole-Cole对物体进行仿真定位的结论第77-78页
    6.5 误差分析第78页
    6.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3页
    7.1 总结第80-81页
    7.2 展望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表面流对一维分形海面电磁后向散射的影响
下一篇:北半球平流层准零风层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