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基本框架 | 第10-12页 |
1.3.1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页 |
1.3.2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0-12页 |
2 基本理论与问题分析 | 第12-20页 |
2.1 传统利率理论 | 第12-16页 |
2.1.1 短期利率模型 | 第12-15页 |
2.1.2 远期利率模型 | 第15-16页 |
2.2 市场利率理论 | 第16-18页 |
2.3 利率互换衍生品定价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LIBOR市场模型描述 | 第20-32页 |
3.1 HJM模型(远期利率模型) | 第20-23页 |
3.2 LIBOR市场模型 | 第23-29页 |
3.2.1 远期LIBOR利率的动态过程 | 第23-26页 |
3.2.2 即期测度的LIBOR市场模型 | 第26-28页 |
3.2.3 远期测度的LIBOR市场模型 | 第28-29页 |
3.3 LIBOR市场模型对利率互换类衍生品的定价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LIBOR市场模型离散化比较研究 | 第32-44页 |
4.1 连续模型的离散化 | 第32-36页 |
4.2 离散化方法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4.3 LIBOR市场模型的离散化选择 | 第37-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利率互换期权定价 | 第44-59页 |
5.1 蒙特卡洛模拟法与其他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4-48页 |
5.2 构造互换期权 | 第48-54页 |
5.2.1 数值举例 | 第48-53页 |
5.2.2 BLACK定价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3 互换期权路径定价方法计算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 第63-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