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形象演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题材方面 | 第10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 研究空白 | 第13页 |
(三) 论文观点 | 第13-14页 |
(四) 论文主要解决问题 | 第14-15页 |
一、浮士德素材的历史来源与现实基础 | 第15-27页 |
(一) 历史中的真实人物 | 第15-16页 |
(二) 民间口传文学对人物形象的改造 | 第16页 |
(三) 浮士德在文本作品中的形象 | 第16-23页 |
1、16世纪——故事书 | 第16-18页 |
2、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马洛 | 第18-19页 |
3、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早期——莱辛 | 第19页 |
4、与歌德同时的有关浮士德的著作 | 第19-20页 |
5、18世纪末魏玛古典主义时期——歌德 | 第20-21页 |
6、19世纪的浮士德著作 | 第21-22页 |
7、晚期资产阶级的浮士德模型 | 第22-23页 |
8、苏联文学中改造浮士德模型的尝试 | 第23页 |
(四) 浮士德素材历史流传的现实基础 | 第23-27页 |
1、创作基础 | 第23-26页 |
2、受众基础 | 第26-27页 |
二、浮士德形象的历时性面貌 | 第27-32页 |
(一) 离经叛道者形象:从历史人物到传说英雄 | 第27-28页 |
1、人生经历的改写 | 第27页 |
2、堕落的叛教者 | 第27-28页 |
(二) 探索者形象:从传说英雄到人文主义者 | 第28-29页 |
1、从肉欲到灵魂的转向 | 第28页 |
2、挣扎中的精神探索者 | 第28-29页 |
(三) 终极真理的追求者:从人文主义者到启蒙斗士 | 第29-32页 |
1、大世界的开拓 | 第29-30页 |
2、人生真谛的裁决者 | 第30-32页 |
三、浮士德形象的最终完成 | 第32-55页 |
(一) 形象的思想注入 | 第32-39页 |
1、探索意识 | 第32-34页 |
2、自我否定意识 | 第34-36页 |
3、追求终极真理意识 | 第36-39页 |
(二) 形象的艺术提升 | 第39-47页 |
1、叙述方式 | 第39-41页 |
2、情节构思 | 第41-45页 |
3、戏剧冲突 | 第45-46页 |
4、心理呈现手段 | 第46-47页 |
(三) 形象的价值升华 | 第47-55页 |
1、欧洲文学英雄形象的顶峰 | 第47-50页 |
2、哲学立场上的人类自我实现 | 第50-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