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介质阻挡放电 | 第10-16页 |
1.2.1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基本结构 | 第12-14页 |
1.2.3 介质阻挡放电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DBD装置高压电极选型及复合放电装置结构设计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放电装置实验平台 | 第18-23页 |
2.2.1 实验系统整体结构 | 第18-19页 |
2.2.2 电气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2.2.3 臭氧测量方法 | 第20-22页 |
2.2.4 氮氧化物测量方法 | 第22-23页 |
2.2.5 光谱测量方法 | 第23页 |
2.3 介质阻挡放电高压电极的选择 | 第23-31页 |
2.3.1 高压电极构型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23-27页 |
2.3.2 高压电极构型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高压电极构型的参数确定 | 第28-31页 |
2.4 复合放电装置结构设计 | 第31-34页 |
2.4.1 两种复合DBD装置的设计 | 第31-32页 |
2.4.2 两种复合DBD装置的对比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沿面/体DBD复合装置的放电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36-59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复合放电装置与单一结构装置对比 | 第36-49页 |
3.2.1 电场仿真结果 | 第36-39页 |
3.2.2 放电特性 | 第39-45页 |
3.2.3 臭氧生成 | 第45-46页 |
3.2.4 氮氧化物生成 | 第46-48页 |
3.2.5 发射光谱测量 | 第48-49页 |
3.3 复合放电装置中放电空气间隙的影响 | 第49-54页 |
3.3.1 空气间隙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3.3.2 空气间隙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空气间隙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复合放电装置中介质厚度的影响 | 第54-58页 |
3.4.1 介质厚度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2 介质厚度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3 介质厚度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沿面/体DBD复合放电装置用于染料脱色研究 | 第59-64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4.3 复合放电装置与单一结构装置脱色效果对比 | 第60-61页 |
4.4 复合放电装置对染料脱色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61-63页 |
4.4.1 供电电压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2 气体流速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