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小结 | 第17-18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绿色保障性住房概述 | 第20-35页 |
2.1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述 | 第20-25页 |
2.1.1 保障性住房概念 | 第20页 |
2.1.2 保障性住房的分类及保障对象 | 第20-22页 |
2.1.3 国家相关政策 | 第22-23页 |
2.1.4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 | 第23-24页 |
2.1.5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2 绿色建筑相关概述 | 第25-28页 |
2.2.1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25-27页 |
2.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星级标准) | 第27-28页 |
2.3 绿色建筑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分析 | 第28-33页 |
2.3.1 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2.3.2 绿色建筑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现状 | 第29-31页 |
2.3.3 绿色建筑在保障房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2.3.4 影响绿色建筑技术在保障房中实施的因素 | 第32-33页 |
2.4 绿色保障性住房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唐山市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初探 | 第35-53页 |
3.1 唐山市保障性住房概况 | 第35-40页 |
3.1.1 唐山市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形式 | 第35页 |
3.1.2 唐山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 | 第35-37页 |
3.1.3 唐山市绿色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 第37-39页 |
3.1.4 唐山市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 第39-40页 |
3.2 唐山市气候与资源的特征分析 | 第40-45页 |
3.3 唐山市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要求 | 第45-46页 |
3.3.1 区位的选址要有便利的交通 | 第45页 |
3.3.2 人居环境要做到安全舒适 | 第45页 |
3.3.3 有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第45-46页 |
3.3.4 绿色节能技术的综合利用 | 第46页 |
3.3.5 建筑总体布局要合理 | 第46页 |
3.3.6 户型设计要满足:实用、经济、节能、美观 | 第46页 |
3.4 唐山市绿色保障房设计原则 | 第46-49页 |
3.4.1 集约化 | 第47页 |
3.4.2 精细化 | 第47-48页 |
3.4.3 低耗能 | 第48页 |
3.4.4 被动优先 | 第48页 |
3.4.5 经济适用 | 第48-49页 |
3.4.6 技术创新 | 第49页 |
3.5 唐山市绿色保障房的设计理念 | 第49-50页 |
3.6 唐山市绿色保障房的设计方法 | 第50-53页 |
3.6.1 区位选址与景观设计 | 第50页 |
3.6.2 建筑设计 | 第50页 |
3.6.3 套型设计 | 第50-51页 |
3.6.4 建筑节能设计 | 第51页 |
3.6.5 场地规划设计 | 第51-53页 |
第4章唐山市马驹桥绿色保障性住房项目研究 | 第53-78页 |
4.1 唐山市马驹桥保障性住房项目概况 | 第53-57页 |
4.2 项目的定位 | 第57页 |
4.3 马驹桥绿色保障房项目中绿色技术应用分析 | 第57-74页 |
4.3.1 节地与室外环境 | 第57-62页 |
4.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62-64页 |
4.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第64-69页 |
4.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第69-70页 |
4.3.5 室内环境质量 | 第70-73页 |
4.3.6 运营管理 | 第73-74页 |
4.4 马驹桥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评价 | 第74-75页 |
4.5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4.6 项目的创新点 | 第76页 |
4.7 项目推广的价值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