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狂犬病病毒磷蛋白调控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11-12页
中文摘要第12-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4-50页
    第一章 狂犬病病毒P蛋白的研究现状第24-38页
        1. 狂犬病病毒第24-27页
            1.1 狂犬病病毒粒子的结构第24-25页
            1.2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第25-26页
            1.3 狂犬病病毒的生活周期第26-27页
        2. 狂犬病病毒P蛋白的多功能性第27-36页
            2.1 P蛋白区域的模块化组成第29页
            2.2 P蛋白的磷酸化第29页
            2.3 P蛋白作为病毒聚合酶蛋白L的辅助因子第29-33页
            2.4 P蛋白作为新生N蛋白的伴侣蛋白第33-34页
            2.5 P蛋白的自我聚合第34-35页
            2.6 P蛋白与细胞骨架的互作第35页
            2.7 P蛋白拮抗宿主细胞干扰素反应的能力第35-36页
            2.8 狂犬病病毒P蛋白的截短体第36页
        3. 展望第36-38页
    第二章 Hsp90蛋白的研究现状第38-46页
        1. Hsp90蛋白的简介第38-39页
        2. Hsp90蛋白的结构第39页
        3. Hsp90蛋白的构象动力学第39-40页
        4. Hsp90蛋白辅伴侣分子的调控机制第40页
        5. Hsp90客户蛋白的伴侣循环第40-41页
        6. 翻译后修饰对Hsp90蛋白结构功能的调控第41-43页
            6.1 磷酸化第41-42页
            6.2 乙酰化第42页
            6.3 亚硝基化第42-43页
        7. Hsp90对客户蛋白的识别第43-44页
        8. Hsp90蛋白和客户蛋白的降解第44页
        9. Hsp90抑制剂和人类疾病第44-46页
    第三章 Cdc37蛋白依赖和非依赖Hsp90结合方式稳定客户蛋白的研究进展第46-50页
        1. Cdc37蛋白的简介第46页
        2. 作为Hsp90辅助伴侣蛋白的CdC37第46-47页
        3. 非依赖Hsp90结合活性的Cdc37第47-48页
        4. Cdc37与客户蛋白的互作第48页
        5. Cdc37的结构区域第48页
        6. 存在的问题第48-50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50-110页
    第一章 狂犬病病毒属成员病毒P蛋白作为Hsp90新的客户蛋白的研究第50-72页
        1 材料第53-54页
            1.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53页
            1.2 细胞培养和病毒感染第53页
            1.3 抗体和药物第53-54页
            1.4 质粒构建和质粒转染第54页
        2 方法第54-57页
            2.1 细胞的药物处理第54页
            2.2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第54页
            2.3 病毒滴度TCID_(50)的测定第54-55页
            2.4 免疫印迹第55页
            2.5 免疫共沉淀第55-56页
            2.6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第56页
            2.7 共聚焦分析法第56页
            2.8 细胞活力的测定第56-57页
            2.9 生物学统计分析第57页
        3 结果第57-69页
            3.1 Hsp90抑制剂对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第57-61页
            3.2 Hsp90的抑制未能直接影响狂犬病病毒的转录第61页
            3.3 Hsp90的抑制能够降低RABV病毒蛋白的稳定性第61-65页
            3.4 Hsp90抑制剂对外源性表达P蛋白的特异性降解第65页
            3.5 Hsp90与狂犬病病毒P蛋白的互作第65-68页
            3.6 Hsp90与狂犬病病毒属成员病毒P蛋白的互作第68-69页
        4 讨论第69-72页
    第二章 Cdc37参与Hsp90-P复合体形成的分析及其募集P蛋白至Hsp90伴侣系统的机制研究第72-94页
        1 材料第76页
            1.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76页
            1.2 细胞培养和病毒感染第76页
            1.3 抗体和药物第76页
            1.4 质粒构建和质粒转染第76页
        2 方法第76-77页
            2.1 细胞的药物处理第76-77页
            2.2 免疫印迹第77页
            2.3 免疫共沉淀第77页
            2.4 共聚焦分析法第77页
            2.5 生物学统计分析第77页
        3 结果第77-91页
            3.1 Cdc37参与Hsp90-P复合物的形成第77-79页
            3.2 Hsp90/Cdc37与狂犬病病毒属成员病毒P蛋白的互作第79-80页
            3.3 Cdc37在募集P蛋白至Hsp90系统过程中呈现依赖Hsp90结合的活性第80-83页
            3.4 Cdc37在募集P蛋白至Hsp90系统过程中存在非依赖Hsp90结合的活性第83-87页
            3.5 Ser13位点非磷酸化Cdc37募集P蛋白至Hsp90系统过程中存在依赖和非依赖Hsp90结合的活性第87-91页
        4 讨论第91-94页
    第三章 Cdc37和Hsp90通过维持P蛋白的稳定性调控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研究第94-110页
        1 材料第96页
            1.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96页
            1.2 细胞培养和病毒感染第96页
            1.3 抗体和药物第96页
            1.4 质粒构建和质粒转染第96页
        2 方法第96-98页
            2.1 细胞的药物处理第97页
            2.2 免疫印迹第97页
            2.3 免疫共沉淀第97页
            2.4 shRNA干扰质粒及其转染第97页
            2.5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第97页
            2.6 病毒滴度TCID_(50)的测定第97页
            2.7 荧光实时定量RT-PCR第97页
            2.8 生物学统计分析第97-98页
        3 结果第98-108页
            3.1 狂犬病病毒感染诱导Hsp90和Cdc37蛋白的表达第98页
            3.2 Hsp90和Cdc37在蛋白水平上影响P蛋白的累积第98-101页
            3.3 Hsp90和Cdc37在蛋白稳定性上影响P蛋白的累积第101-104页
            3.4 Cdc37或Hsp90敲降后对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影响第104-106页
            3.5 Cdc37和Hsp90稳定P蛋白促进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制模型第106-108页
        4 讨论第108-110页
全文总结第110-113页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1页
附录第131-140页
    附录A 本文涉及的引物和真核表达载体第131-133页
    附录B 英文缩略词表第133-135页
    附录C 常用缓冲液及其配方第135-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作者简介及攻博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生物传感中信号放大策略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TREK1通道阻滞剂筛选及其抗抑郁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