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1-14页 |
1.2.1 叠前储层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保幅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保幅评价与正演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地震波振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21页 |
2.1 地质因素 | 第16-18页 |
2.1.1 地层反射 | 第16-17页 |
2.1.2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 第17-18页 |
2.2 采集因素 | 第18-19页 |
2.3 地震资料处理因素 | 第19-21页 |
2.3.1 改变振幅相对关系的改造 | 第19-20页 |
2.3.2 不改变振幅相对关系的改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保幅处理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21-33页 |
3.1 地震资料处理保幅性的认识与界定 | 第21-23页 |
3.1.1“真振幅”与“相对保幅”的认识 | 第21-22页 |
3.1.2 保幅处理的目的与认识 | 第22-23页 |
3.2 保幅评价意义与准则 | 第23-25页 |
3.3 处理模块保幅性分析 | 第25-29页 |
3.3.1 振幅补偿类处理保幅性分析 | 第25-26页 |
3.3.2 叠前去噪方法保幅性分析 | 第26页 |
3.3.3 反褶积技术的保幅性分析 | 第26-27页 |
3.3.4 多次波压制技术保幅性分析 | 第27-28页 |
3.3.5 叠前时间偏移保幅性分析 | 第28-29页 |
3.4 保幅处理评价方法 | 第29-33页 |
3.4.1 定性分析法 | 第29-31页 |
3.4.2 定量分析法 | 第31页 |
3.4.3 模型正演数据评价分析法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正演方法研究及保幅评价模型建立 | 第33-67页 |
4.1 三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 | 第33-35页 |
4.1.1 非均匀介质三维声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解 | 第33-34页 |
4.1.2 三维弹性波方程的差分模拟 | 第34-35页 |
4.2 PML吸收边界条件改进算法研究 | 第35-47页 |
4.2.1 常规PML吸收边界条件 | 第35-38页 |
4.2.2 不分裂卷积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CPML) | 第38-40页 |
4.2.3 基于匹配Z变换的高阶PML(MZT-PML) | 第40-41页 |
4.2.4 不分裂卷积多轴完全匹配层(M-CPML) | 第41-44页 |
4.2.5 SMART Layers | 第44-47页 |
4.3 差分系数优化算法 | 第47-52页 |
4.4 非均匀随机介质模型及非均匀散射对振幅的影响 | 第52-62页 |
4.4.1 定向排列阈值法随机介质 | 第52页 |
4.4.2 随机介质原理 | 第52-53页 |
4.4.3 自相关函数及其方向性 | 第53-55页 |
4.4.4 阈值法随机缝、洞模型 | 第55-57页 |
4.4.5 随机缝、洞介质波场分析 | 第57-60页 |
4.4.6 随机缝、洞介质对振幅的影响 | 第60-62页 |
4.5 保幅评价理论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 第62-67页 |
4.5.1 二维模型建立 | 第62页 |
4.5.2 三维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4.5.3 三维模型波动方程正演 | 第63-67页 |
第五章 面向叠前储层预测的地震处理保幅性分析 | 第67-90页 |
5.1 面向叠前储层预测的地震处理流程 | 第67-68页 |
5.2 振幅补偿类处理保幅性分析 | 第68-73页 |
5.3 叠前去噪方法保幅性分析 | 第73-76页 |
5.4 反褶积技术的保幅性分析 | 第76-80页 |
5.5 多次波压制技术保幅性分析 | 第80-81页 |
5.6 叠前偏移保幅性分析 | 第81-88页 |
5.7 成果资料的保幅性分析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90页 |
6.2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