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公民参与网络舆论和公共决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0-14页
        (一)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3页
        (三) 研究现状述评第13-14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一) 研究内容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6-21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16-18页
        一、公共决策第16-17页
        二、网络舆论第17-18页
    第二节 基础理论第18-21页
        一、公共领域理论第18-20页
        二、公民参与理论第20-21页
第二章 网络舆论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第21-28页
    第一节 我国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24页
        一、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较少第21-22页
        二、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第22-23页
        三、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途径不畅第23-24页
    第二节 网络舆论避免了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一、网络舆论扩大公民参与的主体第24页
        二、网络舆论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第24-26页
        三、网络舆论突破传统公民参与途径的限制第26页
    第三节 网络舆论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公民接受度第26-28页
        一、网络舆论改进公共决策质量第26-27页
        二、网络舆论提高公共决策的公民接受度第27-28页
第三章 网络舆论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第28-39页
    第一节 我国网络公民结构与社会整体公民结构存在差异第28-31页
        一、年龄和学历结构差异第28-29页
        二、学历结构差异第29-30页
        三、职业和收入结构差异第30-31页
    第二节 网络舆论与真实民众诉求存在偏差第31-36页
        一、网络舆论真实性存在问题第32页
        二、沉默螺旋阻碍民意的全面表达第32-34页
        三、强势群体影利用垄断地位响网络舆论第34-36页
    第三节 不良的网络舆论降低公共决策质量第36-39页
        一、网络公民参与缺乏有效规范第36-37页
        二、群体极化现象影响决策者做出有效决策第37页
        三、海量信息掩盖急迫的公众诉求第37-39页
第四章 完善网络舆论参与公共决策的对策建议第39-46页
    第一节 强化网络舆论主体的参与能力第39-40页
        一、扩大网络舆论主体规模第39页
        二、培育网络主体的理性参与行为第39-40页
        三、提高网络用户的参政能力第40页
    第二节 提高公共决策主体的工作水平第40-42页
        一、公共决策主体要改变对公共决策的传统认识第41页
        二、公共决策主体要加强与公民的交流沟通第41-42页
        三、公共决策主体要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并加以引导第42页
    第三节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体系建设第42-44页
        一、加强网络道德体系建设第42-43页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法律体系第43页
        三、提高网络监管水平第43-44页
    第四节 协调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的新途径第44-46页
        一、网络舆论与其他公民参与方式相结合第44页
        二、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低技能行业中老年农民工养老问题调查分析
下一篇: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