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视阈下的民生建设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动因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1 有关民生建设方面的研究第10页
        1.2.2 有关反腐败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民生建设的理论概述第13-18页
    2.1 民生建设的基本内涵第13-14页
    2.2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概述第14-18页
        2.2.1 毛泽东的民生建设思想第14页
        2.2.2 邓小平的民生建设思想第14-15页
        2.2.3 江泽民的民生建设思想第15-16页
        2.2.4 胡锦涛的民生建设思想第16-17页
        2.2.5 习近平的民生建设思想第17-18页
第3章 腐败对民生建设的不良影响第18-25页
    3.1 腐败问题的基本成因第18-20页
        3.1.1 主观层面原因第18页
        3.1.2 客观层面原因第18-19页
        3.1.3 社会层面原因第19-20页
    3.2 腐败对民生建设发展的危害第20-25页
        3.2.1 教育腐败的危害第20-21页
        3.2.2 医疗腐败的危害第21-22页
        3.2.3 就业腐败的危害第22-23页
        3.2.4 住房腐败的危害第23-24页
        3.2.5 社会保障腐败的危害第24-25页
第4章 反腐败对民生建设的现实作用第25-30页
    4.1 反腐败对民生建设的经济作用第25-27页
        4.1.1 增加民生建设的财政投入第25-26页
        4.1.2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26-27页
    4.2 反腐败对民生建设的政治作用第27-28页
        4.2.1 增强党在民生建设的公信力第27页
        4.2.2 激发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第27-28页
    4.3 反腐败对民生建设的社会作用第28-30页
        4.3.1 缓解民生建设上的戾气情绪第28-29页
        4.3.2 重塑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第29-30页
第5章 反腐败视阈下民生建设的新展望第30-36页
    5.1 民生建设的制度化第30-32页
        5.1.1 构建民生诉求的沟通转化机制第30页
        5.1.2 构建民生矛盾综合化的化解机制第30-32页
    5.2 民生建设的全面化第32-33页
        5.2.1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第32页
        5.2.2 民生建设与廉洁文化协同发展第32-33页
    5.3 民生建设的长效化第33-36页
        5.3.1 完善民生的法定原则第33-34页
        5.3.2 推进渐进式的民生体制改革第34-36页
总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作者简介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抵押权物权请求权研究--以《物权法》第193条为中心
下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