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4页 |
1.1 甘蔗渣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1 甘蔗渣的组成成分 | 第12-13页 |
1.1.2 甘蔗渣的常见利用 | 第13-16页 |
1.2 平菇真菌在饲料开发上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1 平菇菌糠作为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2 平菇菌糠作为饲料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 | 第17页 |
1.2.3 平菇在饲料开发上利用的原理 | 第17-19页 |
1.2.4 平菇菌糠饲料的营养价值 | 第19页 |
1.3 平菇生长需要条件 | 第19-21页 |
1.3.1 营养物质 | 第20-21页 |
1.3.2 生长条件 | 第21页 |
1.4 本试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平菇处理甘蔗渣过程及甘蔗渣培养基优化 | 第24-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试验原料及菌种来源 | 第24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4页 |
2.1.4 培养基配方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平菇菌种的活化和扩大培养 | 第25-26页 |
2.2.2 平菇菌种接种甘蔗渣培养基 | 第26-27页 |
2.2.3 培养及观察 | 第27页 |
2.2.4 纤维素酶测定 | 第27-29页 |
2.3 结果 | 第29-34页 |
2.3.1 氮源优化 | 第29-30页 |
2.3.2 碳源优化 | 第30-32页 |
2.3.3 平菇在优化甘蔗渣培养基B_3上生长发育情况 | 第32-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4.1 氮源优化 | 第34页 |
2.4.2 碳源优化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平菇处理后甘蔗渣饲料的常规营养评定 | 第37-48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3.1.1 采集甘蔗渣饲料样本时间 | 第37页 |
3.1.2 采集甘蔗渣饲料的方法 | 第37页 |
3.1.3 试验主要仪器 | 第37页 |
3.1.4 试剂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3.3.1 平菇不同处理阶段的甘蔗渣营养成分变化 | 第40-42页 |
3.3.2 平菇不同处理阶段的甘蔗渣木质纤维素变化 | 第42-44页 |
3.3.3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 | 第44页 |
3.4 讨论 | 第44-47页 |
3.4.1 平菇不同处理阶段的甘蔗渣营养成分变化 | 第44-46页 |
3.4.2 平菇不同处理阶段的甘蔗渣木质纤维素变化 | 第46页 |
3.4.3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体外产气评价平菇处理的甘蔗渣饲料的营养价值 | 第48-58页 |
4.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4.1.1 试验材料采集时间及方法 | 第48页 |
4.1.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48页 |
4.1.3 试验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48页 |
4.1.4 试剂的配制 | 第48-4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体外产气方法 | 第49-50页 |
4.2.2 NDF和ADF体外消化率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4.3.1 体外产气量 | 第51-52页 |
4.3.2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消化能和代谢能 | 第52页 |
4.3.3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有机物消化率 | 第52-53页 |
4.3.4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NDF、ADF消化率 | 第53-54页 |
4.4 讨论 | 第54-57页 |
4.4.1 体外产气量 | 第54-55页 |
4.4.2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消化能和代谢能 | 第55-56页 |
4.4.3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有机物消化率 | 第56页 |
4.4.4 平菇处理甘蔗渣的NDF、ADF消化率 | 第56-57页 |
4.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创新点 | 第58-59页 |
5.3 问题和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 第67页 |